分享

陈嘉珉:老子和慧能的矛盾观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1-16

在一千三百年前的中国历史上,老子和慧能是把人生矛盾折腾看得比较透彻的人。

《老子》开篇第一章就提出,作为“天地之始”的“无”和“万物之母”的“有”这对矛盾,认为可以从“无”和“有”之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端倪。“无”和“有”是天地之间矛盾的总名,因此可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二章接着列举了各种矛盾的表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认为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矛盾存在于人间一切世像之中,并且是永远存在的。《老子》全书五千言,共八十一章,我归纳其中讲矛盾对立的句子就有六十句之多,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等等。书中列举的矛盾对立概念就更多了,如:有无、同异、美恶、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虚实、强弱、天地、彼此、善恶、亏盈、多少、得失、轻重、静躁、雄雌、黑白、吉凶、兴废、刚柔、厚薄、损益、生死、牝牡、祸福、大小、先后、主客、宠辱、贵贱、进退、终始、正反、利害、外内、得失、清浊、阴阳、损益、寒热、亲疏、智愚等等。

慧能的矛盾观与老子非常相似。在《坛经》第十章《付嘱》中,慧能在去世前召集十位入室弟子,嘱咐他们在说法时,要先举“三科法门”,然后必须动用“三十六对”,即: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火与水对(外境无情五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法相语言十二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吝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自性起用十九对)。慧能说“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通贯一切经法”,可见矛盾法则贯穿在宇宙人生一切事项和所有的佛法大道里面。

老子、慧能深入揭示了一切自然人事的矛盾现象,并围绕矛盾现象来展开其精妙伟大的思想。

老子和慧能另一个非常一致和伟大的地方,是他们认为和谐人生的最大作为是超越相对、超越矛盾,回归自性。《老子》第二章在揭示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永远存在的矛盾现象之后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慧能在列举宇宙人生的三十六对矛盾之后说:“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如果内外著相,就会增长邪见;如果内外著空,就会增加无明。因此和谐自在的人生,在外要于相而离相,在内要于空而离空,超越相对、超越矛盾,出入都不落在对立的两边。

老子和慧能矛盾观中的思想精髓,既包括相对、矛盾,又包括超越相对、矛盾,主张和谐人生须要超越两边,直探本源。

200611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