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常最易产生霉菌毒素的三个环节,注意一下吧!

 缘份天空2015 2019-01-17

霉菌毒素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养殖场繁殖性能不佳、生长性能低下,疾病易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养殖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霉菌毒素一旦产生后,物理化学细致稳定,极难被破坏,目前常用的办法就是使用脱霉剂,但使用脱霉剂会带来吸附营养、重金属中毒等多方面影响,往往效果不佳。那么该如何预防霉菌毒素的产生,从源头控制其带来的巨大危害呢?

一、影响霉菌生长和产毒的因素

霉菌毒素是丝状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于养殖生产影响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酶烯酮、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六种。霉菌毒素的产生环节大致可以分为田间产生和仓储环节产生。


1、田间产生

在田间感染霉菌毒素风险的关键因素是作物前作(前一茬种的作物)、作物秸秆、作物种类、田间管理、作物花期和收获期的天气。土壤表面的作物秸秆以及一些残留物是霉菌的主要繁殖场所,尤其是玉米、小麦收割后的残留物,那么通过耕作尤其是深耕可以降低地表已经受到霉菌毒素感染的残留物从而减少过冬霉菌的的数量。一系列的环境压力因素例如干旱、缺肥、高作物密度、杂草竞争、昆虫或者机械损伤都可以促进了霉菌菌的产生以及霉菌毒素的形成。在田间较容易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及单端孢霉烯化合物,包括呕吐毒素、T-2毒素等。

2、仓储环节产生

仓储是霉菌毒素高发区域,影响储藏期间霉菌滋生和毒素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霉菌生长环境因素 ( 温度、湿度、pH值、营养因子),以及饲料原料、宏观和微环境之间许多种微生物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环境。

1)温度

大多数产毒霉菌都属于中温型微生物,生长温度为4-60℃。产毒霉菌并非在所有适于生长的温度条件下都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温度为11一37℃,当温度为37℃时只产生黄曲霉毒素。

2)湿度

相对于细菌而言,霉菌对湿度的要求较低,它们可以在最低的湿度环饲料霉菌毒素脱毒剂的应用技术研究境中生长。一般而言,饲料中常见的产毒霉菌在越低的湿度中生长越慢,产生毒素也需要有一定的湿度环境。如黄曲霉毒素生成的最低相对湿度为83%,而黄曲霉生长的最低相对湿度为80%(30℃时)。当温度、pH、营养因子等条件较差时,毒素产生的相对湿度则要求更高一些。

3pH

霉菌可以在比较广泛pH值范围生长,但毒素产生所需的ph值范围则相对较窄,多数霉菌毒素在酸性ph值范围产生,而这正是饲料值的一般范围。与湿度一样,产生毒素所需的值范围也受营养因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营养因子

霉菌生长基质中的各种营养因子可以对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有影响。如含糖量高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基质较适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1%-3%的食盐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口。饲料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也对毒素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

5)生物因素

霉菌毒素生长的影响,要考虑生物因素的影响。霉菌在生长和产毒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霉菌可以相互作用。Cuero(1987) 研究表明,在无菌玉米、大米核仁以及玉米和大米麦芽抽提物的各种培养基上,黄曲霉、纯绿青霉和禾谷镰刀菌仅在玉米中产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二、原料阶段的预防

对霉菌毒素的源头控制霉菌毒素是霉菌毒素控制的起始阶段,该阶段可通过抗性育种,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种、合理耕作、灌溉和施肥,适时收获来减少霉菌的增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像玉米、小麦及稻谷等作物优良作物品种、翻耕上一季作物收获的残留物及适时收获等措施可有效减少霉菌的污染。同时可以使用鼓风机将较轻或一部分谷物空壳除去,因为这部分作物的霉菌毒素含量最高。

1、水分控制

控制各种饲料原料受霉菌污染程度,水分是根本。由于玉米和其它谷物是饲料中水分和霉菌的主要来源, 所以管理饲料中水分的首要步骤就是控制用以配合饲料的原料中的水分,使霉菌处于低代谢活性状态。原料收获后必须迅速干燥,将水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中国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对各饲料原料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

2、玉米的过筛除尘

玉米是最容易发霉的饲料原料之一,完整的玉米因存在种皮,所以受到霉菌毒素感染的几率较小,而碎粒和粉末没有种皮的保护作用,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很容易受到霉菌的感染而产生霉菌毒素。玉米过筛后的粉末状物质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往往是完整粒的几到几十倍,且过筛去除玉米中的粉粒和杂质的同时也会有效去除霉菌毒素。(姜淼,2013)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目筛筛分发霉的玉米,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含量,较筛分前减少85%以上。通过简单的筛分装置,便可以明显的减少霉菌毒素含量,作为自配料的猪场,确实值得使用。

3、原料包装

新型饲料防霉包装, 饲料在袋里面可保持长期不发生霉变。这种材料由聚烯烃树脂构成,其中含有0.01 %~0.50 %的香草醛,袋的外层覆盖聚烯烃树脂膜,能防止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慢慢蒸发扩散而渗透到饲料中, 不仅能防霉, 而且这种芳香味还可提高饲料适口性。

4、添加饲料防霉剂

饲料配方中添加防霉剂是重要的霉菌毒素预防手段。在加工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饲料防霉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或者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从而抑制霉菌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

常用的饲料防霉剂有三类:①有机酸,如乙酸、丙酸、山梨酸,防霉效果好,但腐蚀性强;②有机酸盐及酯,如丙酸钙、山梨酸钠(钾)、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酯,有机酸盐防霉效果稍差,且需要一定的水分和pH条件下才能进行,但腐蚀小;③复合防霉剂,作用效果强,腐蚀性小,是饲料防霉剂的发展趋势。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要注意剂量, 剂量过高不仅会影响饲料原有的味道和适口性, 还会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超限量残留。不是所有的防霉剂都可以通用, 我们需要可根据环境和饲料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防霉剂。刘丰(2009) 认为, 饲料用防霉剂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储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储存时间。

三、饲喂管理阶段的预防

研究表明,饲料在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 极易发生霉,霉菌毒素70%左右都由于人们在此阶段不当处理所导致的,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管理是整个霉菌毒素防控的重头戏。

1、储存运输管理

原料应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尽量缩短库存时间。在晾晒干燥和收储阶段的控制。霉菌的迅速繁殖生长是受温度和湿度影响的,当温度和湿度过高时,霉菌就会快速繁殖滋生,产生大量霉菌毒素,恶化饲料品质。饲料原料库应保持通风、干燥和避光。在控制好原料质量和水分的情况下,,仓储相对湿度低于60%、储藏温度低于20 ℃。避免运输过程中淋水受潮,防暴晒。饲料产品包装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如有破损应停止使用。贮存过程中还应防止虫害、鼠咬。

2、加工过程管理

饲料加工需注意的是,将所有结块的和霉变的饲料从饲料加工和处理设备中清除出去。有的加工厂饲料加工过程中以及加工完毕后, 会与存留于饲料加工、储存和运送系统内的陈旧的甚至结块的饲料相接触,而陈旧的饲料常常是发生了霉变的, 可能会感染与之接触的新鲜饲料。同时饲料加工后如果散热不充分就装袋贮存,会因温差导致水分凝结,容易引起饲料霉变。特别是在生产颗粒饲料时,要注意保证蒸汽的质量,调整好冷却时间与所需空气量,使出机颗粒的含水量和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一般含水量在12.5%以下,温度一般可比室温高3-5%。

3、饲喂阶段管理

做好定期消毒、容易忽视的是饲喂系统的定期清理,粉粹机、存储桶、混合机、饲料管线、水槽等有充足的水分,且饲料在进入管道料槽后均为破碎的颗粒,更容易发霉,这些区域也是饲料进入畜禽体内的最直接的通道,因此定期清理料仓和管道中的霉变物、定期打扫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来源:今日养猪,版权归原作者,向原作者致敬,文中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谢谢!

【普霉克 产品特点】:

1、产品原料为多种精选的纯进口欧洲硅酸盐,经复配和欧盟特殊工艺处理后,对关键霉菌毒素均有平衡的吸附剂。保证的吸附率直接标识于产品标签。

2、经特殊工艺改性处理后的普霉克拥有特殊结构,通过产品中的阳离子同霉菌毒素共用氧原子,形成稳定氢键的方式吸附霉菌毒素。产品结构决定了在pH值2-12无论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均表现稳定,保证产品的高吸附率和低解吸附率。普霉克同霉菌毒素结合的表面积为750平方米/克,12克普霉克的吸附面积可覆盖整个足球场

3、特殊结构的产品和形成氢键的吸附方式,保证在高于正常剂量数倍情况下,丝毫不吸附维生素、氨基酸和药品。2010年欧盟食品安全局文件中已对此作说明。

4、产品可保证对关键霉菌毒素的吸附率,尤其是业界公认最难吸附的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等。普霉克是已知对玉米赤霉烯酮吸附率最高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保证最低吸附率超过83%。

普霉克获得中欧双重质量保证

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测试检验报告

5、经验证普霉克产品体外平均吸附率:黄曲霉毒素 96.0% 烟曲霉毒素 79.6% 玉米赤霉烯酮 83.1% 呕吐毒素 76.2% T2毒素 86.6% 赭曲霉毒素A 72.4%

6、原料产自欧洲品牌公司,经过更严格的检测,没有重金属和二噁英污染的问题。

普霉克一款不吸附营养物质的天然高效脱霉剂

是饲料被污染后,维持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的理想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保证,你还在等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