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能免费收到好文章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艺术品收藏 | 茶道 | 文学 | 视觉 最近改编马亲王的《古董局中局》这部剧可谓近年来少有的网剧精品作之一,以悬疑为内核,又融入了文玩收藏的传统文化,播出后反响非常好。 在剧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行业内的切口黑话,例如“掌眼”、“打眼”、“砸浆”、“斗口”等,可以说,这些是只有老玩家才懂的专业术语。 而在紫砂玩壶圈中,同样有这样的专业术语,看看下面的你知道多少? 包浆 包浆之为术语使用的频率很高,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久用后表面的一层光泽。紫砂壶在经过泡养之后,表面会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古朴黯雅的光泽,即所谓“包浆”。 包浆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如果是崭新的器物,表面就不会有“包浆”。 茶山 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不建议留下茶山,每次喝完茶,一定要把壶清洗干净。 有关研究人员提出,茶具内壁长出的一层茶山,含有多种金属物质,它们在饮茶时带入身体,与食物质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化合,生成难溶的沉淀,阻碍营养的吸收。 因此玩壶喝茶,都不要养茶山,要注意干净卫生。 本山 本山即是指宜兴市丁蜀镇的黄龙山,出产最为优质、种类最为丰富的紫砂矿料。 本山料的砂性较重,更易泡养,在如今人们也多称之为原矿料,原矿即是黄龙山泥料之意。 目数 目数是指泥料的粗细,紫砂壶表面摸起来粗糙、细腻,其实是取决于其泥料的目数。 在紫砂矿风化后研磨成颗粒的时候,会使用筛网,而泥料的目数就是根据筛网的目数来的,常见的为40目、60目等。 目数越小,颗粒越大,目数越大,颗粒越小。 明针 紫砂明针是紫砂壶加工成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是最考验艺人制壶水平的一项重要工艺。'光明针'是宜兴紫砂壶成型工序,“明针”表面精加工的主要工具。 紫砂明针俗称”牛角片“,以牛角制者为最佳及最普遍。削刮成不同形状不同厚度用于加工光壶身、壶嘴、壶把、壶盖、筋纹等光润细腻的表面。 先将坯体表面的粗泥粒子,向坯体里挤压,使泥浆浮出,从而形成一细腻的表层,让坯体表面光入明鉴。而坯体内部保持紫砂体表面泥层之下,因未经加工,泥料矿物组成和颗粒的堆积,使坯体内保持紫砂特有的疏松间隙,经过烧制后,则壶体产生一定得气孔。 简而言之,明针可使紫砂壶表面光滑,壶内结构气孔增多,这样的紫砂壶既美观、呈具艺术性,另一方面泡茶也能更好喝。 推墙刮底 推墙刮底,对很多新人来说也许并不会陌生,推墙刮底是紫砂壶制作中的一项工序,其目的是为了刮掉壶底的接片残留的脂泥痕迹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为了装饰,或刮掉内壶壁上不均匀的收缩纹。 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干净,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则用力过度会将身筒顶变形。所以刮底一般只要能够达到清洁、美观的效果就好。 一把做工讲究的壶不仅外观上给人线条流畅、优美、比例协调的感受,打开壶盖里面也是清清楚楚、干净利落。所以看似简单的推墙刮底也是体现工手水平的指标之一。 泥门 泥门的松紧是辨别紫砂壶全、半手最直接的一点,泥门即壶身泥料的紧密。 全手工制作,是手工拍打、镶接而成,打好泥条后拍打出身筒,经过旋转拍打,泥门会保持紧致,看起来颗粒密布。 半手工壶的制作因为需要借助模具搪出身筒,泥片贴在固定的外膜上会往外靠,并不是完全拍打成型的,这样的壶内壁相对平整,泥门也因此相对更加松散。 知道了这些专业术语,也可以更快的入门,这些你都懂了吗~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每日发布紫砂知识及茶文化 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份恬淡从容 结语 同音: 紫砂你要要 喜欢,就点击“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