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这其中,仲裁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但又没有诉讼程序那么繁杂的优势,成为了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小编决定用两期的篇幅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劳动仲裁的相关内容。这一期主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称《劳动仲裁法》)的相关内容,下一期介绍实践中的案例和相关司法解释。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协议讲争议交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第三方判定是非曲直之后做出裁决。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而进行的仲裁,但不只包括仲裁,也包括仲裁前的协商、调解等程序。 关于不同程序的使用顺序,《劳动仲裁法》做出了如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那么哪些案件可以适用劳动仲裁呢?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下列案件适用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此外,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综上,只有上述特定类型的案件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要判断一个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仲裁,一般要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本身是否符合劳动仲裁的要件。只有当事人之间存在劳动权利义务关系,一方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违背了劳动合同,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恢复名誉等情形时才可以适用劳动仲裁解决。下面我们来看劳动仲裁的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当你决定要申请仲裁后,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哪里申请。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其次,仲裁是有时效性的,目前我国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因此如果发生劳动争议需要提请仲裁的,一定要注意在申请时效内进行申请,否则不予受理。 在仲裁申请受理之后,被申请人如果拖延不处理,或者仲裁开庭无理由不到场该怎么办呢?《劳动仲裁法》规定,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所以这个问题各位不用担心,仲裁庭不会因为被申请人缺席而停止仲裁进程。 仲裁裁决作出之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有个很复杂的情况:如果是因为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或者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仲裁庭做出的裁决是终局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只能向法院起诉,不能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小编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写文章,所以用人单位的特殊规定这里就不再涉及。 以上是我国《劳动仲裁法》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有兴趣的可以查阅法条。下一期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