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秋鹄书屋 2019-01-19

对于书法初学者可能对郑板桥书法鲜有耳闻,但是他的画和诗却一定听过,声名极大,后人评价其人“诗书画三绝”。又为“扬州八怪”之一。

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小编这次重点对郑板桥书法进行深入剖析:

一:早年临摹古人经典碑帖,精通篆隶楷行草五体书。

早年的板桥没有形成自己的书风,都是在临摹古人的碑帖,尤以二王、欧阳询为主。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少年时,郑板桥的板桥体还未形成,其书法虽功力深厚,但缺少个性,这里不做分析。

乾隆元年,43岁的郑板桥考中进士,喜极而泣的他终于可以摆脱毫无个性的“馆阁体”束缚,开始任情恣肆。

二、晚年张扬个性,乱石铺街的“板桥体”逐渐形成

晚年的郑板桥吸取苏轼的肥扁和黄庭坚的伸展特点,并将这一特点融入到他的隶书中,并同时将篆书、楷书、行草书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六分半”书,即他的“板桥体”。

板桥体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性情直率的他不喜官场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自嘲,逐渐退出官场,一穷二白的他又踏上故乡苏州之路,以买画为生,由于当地的传统书法在卖字画市场上多如牛毛,郑板桥清高孤傲,其书法专以“新奇”为特点,当地商人也许厌倦欣赏传统的书法,对郑板桥的“新奇”书法青睐有加,因此他更加倾心于“新奇”的创作,这种环境也是形成其书风的客观原因,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那心性直率、不流世俗的人格魅力。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是板桥体最形象的艺术评价,也是其最大的艺术魅力。

那如何理解“乱石铺街”?

三、解析“板桥体”艺术特色

他的书法初看新奇古怪,奇丑无比,列入丑书名单应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细看实则不然。

这里小编不想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他的艺术魅力,以字为证,具体分析。

我们以这副书法作品为例: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 在笔法上:

起笔或方或圆(以圆笔居多,形成其肥厚的特点)、或露或藏(藏锋即篆隶特点,露锋既是楷行草的特点)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收笔或回锋或出锋(出锋有时采用隶书的波磔笔法)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他的行笔追求丰富粗细变化,例如横画多以逆锋起笔、回锋收笔、行笔忽重忽轻,形成波浪般的粗细变化异常丰富的笔画,这种笔法就是篆、隶笔法,亦见于捺画、竖画之中,这种“粗—细—粗—细”不断变化的笔法为郑板桥独创,打破了古典的笔画书写规则。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这种粗细变化异常丰富的笔法使其成为“丑书”重要原因之一,其变化之大之奇颠覆了人们对经典笔法的认知,置于“丑书”行列无疑焉。然而郑板桥是为了凸显夸张行笔的迟涩古拙而已,只是稍过罢了。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 结构上:

以隶书的扁平取势,兼取苏轼的“石压蛤蟆”的宽扁的特点。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字形忽大忽小,忽扁忽长,因字赋形,变化极大,强烈释放自己的率真孤傲之情,毫无约束之感。

结字毫无安排之感,结构东倒西歪,字迹如孩童,并且参以黄庭坚收放之法,使其结体开张伸展较大。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这些特点都极大增强其“新”“奇”“丑”的特点,无半点秀美飘逸可言。

郑板桥无论在笔法上还是结构上都非常新奇,颠覆了人们对经典书法的认知,一个字中参杂了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的特色,其“丑”必无疑焉。

  • 章法上:

纵观全篇,安排自然,浑然天成,大不不一,错落有致,整体和谐,这是“板桥体”的成功之处。被后人誉为“乱石铺街”。

章法方面,请看下文。

可能还是有人会对“乱石铺街”的理解有疑惑。

四、“乱石铺街”的解释

如下图所示,街上的石头特点就是大小不一、或方或圆,并且以圆为主,乱石铺街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将如此众多的乱石排列有序,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乱石铺街如图所示:你可看到,街上的石头,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长或宽,并且歪歪斜斜,不太整齐,变化极其强烈,但是整体上却如此和谐整齐,乱而有序,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整体看起来是如此斑斓,多姿多彩

而郑板桥的书法正好符合这一“乱石铺街”的特点,圆润的笔法(圆形石头)、大小变化极大的字形(大小石头)是“乱石铺街”最突出的特征

乱石铺街不乱铺,糊涂板桥不糊涂

如何理解等板桥的章法特点用此图去理解再合适不过了。如果您还不理解,可以慢慢去误,相信一定能悟出来,要知道这种理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五、板桥体的“丑”书无法复制,不易学,非郑板桥本人不可书也。

郑板桥的板桥体很多人看不起,认为太过丑陋,谁不会写?结构上真的毫无法度,连小孩都能写出来。然而,殊不知,其难度极大,非板桥本人不可书也,不信你可以自己试试,小孩是绝对写不出来这种感觉的。看似乱,实则不乱,看似丑,实则功力深厚。艺术不能用单纯的美与丑来评价其艺术价值。(马云长相丑吧,但是大家都会对马爸爸竖起大拇指!道理是相同的)

字如其人,郑板桥其貌不扬,实则满腹经纶,不喜官场黑暗,一生入仕短暂,装聋作哑,不贿赂不奉承,造福百姓,因此遭受排挤,自称“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其性之真率,不正是其书法的真实写照吗?郑板桥一生沉浮不断,却仍能保持本性的纯洁,实属不易,要是普通人早就扛不住了。他的书法和人生观念大大影响了后世之人。

六、不推荐学习“板桥体”。

郑板桥的的书法风格过于突出,如果临摹他的字很容误入歧途,落入俗套。不过这么奇葩的书风估计少有初学者会主动愿意去学,一般学“板桥体”的人都是功力相当深厚的高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