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6岁。头痛5天,四肢无力。体检: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2A 图2B TOF MRA冠状位与矢状位投影(图1 A、B),颈内动脉C4段(七段分法)与基底动脉上段之间见一异常血管相连(箭),椎-基底动脉系统普遍细小,双侧大脑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直接与颈内动脉相连。TOF MRA轴位投影图(图1C),显示异常血管(箭)自右侧颈内动脉发出后纡曲向后内走行,轻度越过中线,与基底动脉相连。TOF MRA源图像(图1D),清楚显示异常血管(箭)。 均为:永存三叉动脉(外侧型,Ⅱ型)。 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是椎-基底动脉与颈动脉系统之间最常见的胚胎性吻合,可能为胚胎时期胚胎性主动脉与神经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未退化所致。这种吻合血管起自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海绵窦前段(C4段),终于基底动脉中段或中上段。MRA检查发现率高达1%,多为单侧,偶见双侧发病。PTA本身无临床症状,但可使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合并动脉瘤可出现脑神经麻痹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按走行分为外侧型与内侧型。①外侧型PTA常见,走行于三叉神经后方。按Saltzman法分为2个亚型,Ⅰ型者同侧后交通动脉缺如,Ⅱ型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②内侧型PTA较少见,异常血管走行于内侧,经蝶鞍向后穿越鞍背与基底动脉吻合,也称鞍内型或经垂体型PTA,此型患者禁忌行经蝶窦垂体手术。③还有一些病例不是上述典型PTA,如小脑动脉起自于海绵窦或海绵窦前段颈内动脉、不与基底动脉相连,以小脑前下动脉最常见,称为PTA变异,MRA检查发现率约0.76%,但这些血管细小,有时需DSA检查才能显示。 增强CT或CTA及各种MRA技术均能清楚显示PTA的走行。①PTA表现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点下方的异常起源血管,一般先向后,然后向内走行,尔后经鞍内或蝶鞍后与基底动脉相连。约1/4病例合并脑血管疾病,以动脉瘤最常见。②CT平扫难以显示PTA,增强扫描可见蝶鞍后方、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的粗大纡曲血管,CTA可清楚显示其走行与连接关系,轴位MIP图与矢状位图显示最佳。③MRI表现为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异常流空信号,轴位显示经鞍背后方或穿越鞍背至基底动脉,参考MRA源图像可更好地观察其走行。由于颈内动脉的血流优势,基底动脉系统常信号减弱及细小。 鉴别诊断包括其他类型脑血管异常吻合与变异。①永存听动脉,起源低于PTA,起自于岩段颈内动脉。②永存舌下动脉,位于舌下神经管水平。如图4-6-2A,CTA源图像,舌下神经管内自前外(无尾箭头)向后内(箭)走行的粗大异常血管。图4-6-2B,CTA正位投影,粗大的异常血管(无尾箭头)起自于颈总动脉(RCA),向左上与基底动脉(BA)相连,RICA内右侧颈内动脉。③齿状突前节间动脉,位置最低,常走行于寰椎椎弓与枕骨之间。④胚胎性大脑后动脉,为后交通动脉粗大并直接延续为大脑后动脉,P1段常缺如。 PTA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但诊断时需注意其起源水平,以此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他胚胎性吻合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