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初如何和孩子一起订计划
张鸿羽
(一)订计划前要研究孩子的心理
订计划一定要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些家长比较武断,不跟孩子商量就硬性把计划塞给孩子。一位家长自己把计划订好了,把孩子叫过来,第一句话就说:“告诉你,甭打算玩去,这学期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游戏机,不准……看着!这是我给你订的学习计划。”孩子听完心里在想:“不准我看电视,我就偷着看,不准玩游艺机,我上同学家玩去……”孩子跟家长拧着劲,订多少计划都白搭。
有经验的家长不这么干,他先研究孩子的理心特点,孩子都爱玩,家长抓住这一特点,跟孩子谈话。第一句话是说:“咱们一块订个计划,不过你放心,我一定让你玩好。”孩子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妈让我玩太好了。家长又说:“咱们订个玩的计划怎么样?”孩子高兴极了,“订玩的计划,行!”于是订出第一个星期天上哪儿去玩,第二个星期天上哪儿去玩,每天几KX点钟看电视,几点钟自由活动……订完后家长又说:“咱们光订玩的计划了,还有别的事吧?”孩子说:“还得写作业呢?”家长说:“那咱们把学习也加上吧!”“好!”孩子高兴地回答,于是每天什么时候学语文,什么时候学数学,什么时候学外语,什么时候预习等等全订在里面了。虽然是以玩的名义订的计划,但实际上是学习计划,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旦不执行计划家长再做思想工作也比较容易,“这计划是你自己订的,怎么不好好执行啊?”孩子自己订的,又是以玩的名义订的,一般来说执行起来就比较自觉,硬给规定的往往就不执行。所以订计划一定要注意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
(二) 以学为主,兼顾其它
要以学为主,兼顾其它,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锻炼、休息的时间,使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立体化的,充满七色阳光。
如果家长给孩子订计划是学习、学习、学习,作业、作业、作业,那孩子就会感到单调,觉得活着太没劲,那是不会好好执行计划,不会努力学习的。以学为主,兼顾其它
(三) 研究实际情况,讲究针对性
1.订计划一定要研究教学大纲
2.订计划一定要研究教科书。教师教的是课本,学生学的也是课本,升学考试考的还是课本,因此,订计划前最好研究一下教学大纲和课本。这样计划才能符合学习内容的实际。
3.订计划要研究孩子本人的实际。要研究孩子的知识基础如何,能力、水平如何。从什么基础上提高?从哪儿下手?向什么方向提高?提高的障碍是什么?优势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缺点、弱点是什么?薄弱环节是什么?不利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要事先考虑。对孩子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制订计划才有针对性,才是切合实际的有效计划。
4.订计划要研究时间的实。每天有多少自由支配时间,孩子在时间管理上水平如何。
(四) 计划重点是“五定”
计划的内容起码应包括五定: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定方法和步骤;定措施。
计划中要有目标,还要分解目标。把实施目标的时间、方法、步骤、措施考虑周全。
制订目标,标准不能太低,“师其上者得其中,师其中者得其下”,因此要比自己现在的情况高一些,但也不要高太多,太高了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就会丧失信心。一般而言,目标高低以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增加20%为最佳,这样既有一定难度,又不至于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
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是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步骤,合理分配每个步骤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进度,分段完成。开始宜以短期目标为突破口,如一天、一周、一个月能够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很快看到效果,使孩子产生信心。当孩子取得初步成功后可在家长的
指导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逐步趋向远期目标。
在时间安排上,有的家长强调要抓紧每一分钟,制订计划时一环紧接着一环,安排太过紧促,孩子缺少适当的时间休息,大脑容易疲劳,再继续学习,效率也不高。此外,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因此计划要留出一点余地。
(五)长计划,短安排
计划分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几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期计划和一天的息时间安排,也就是长计划和短安排这两种。
有的孩子制订的计划十分笼统,这样就不可能发挥计划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每天的作息计划。在每天的作息计划中,要安排自己在什么时间内复习哪一门课。对于周六、周日、假期的整日学习计划中,上午和晚上学习记忆性强的科目较好,中午和下午学习理解思维能力强的科目较好。
(六)统筹安排,重点突破
计划要全面,不可偏科,但又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有重点。
学习的重点有哪些?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基础性的工具课(语文、数学、外语)作用大而长远,是学习的重点;学习中的薄弱学科也是重点。对于重点应该多安排些时间来学习。
对于学习上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自己知识的死角要集中火力攻克,对这些应多花时间和精力。订计划一定要保证重点,兼顾其它,统筹安排,重点突破。
(七)研究孩子的生物钟
科学分配时间,合理运筹时间是计划的要素之首。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据研究,一天之内有几个学习的高效期:上午9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再加上清晨6点左右,晚8点左右,可以说一天有4个高效期,但因人而异。每个人必须研究自己的生物钟。
每天的情况也不同,有的人早上脑子好使,有的人晚上脑子好使。所以要把脑子好使的黄金时间用来做重要的、有难度的事情。这时,大脑无论接收、整理、储存和提取知识信息的效率都比较高。每个人在一天中都有自己精力比较旺盛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和充分利用。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即使花更多的时间,效果也会差得多。因此,掌握生物钟,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是计划的关键
(八)弹性原则
计划不能订得太满,要留有余地。时间不能订得太紧、太死,目标不能订得太高。这样孩子才有超额完成任务的可能,才会有积极性。如果指标太高,孩子总完不成任务就会泄气,执行计划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情况变了,就不能死守已订的计划,这时就需要对计划做出一定的调整。要随着学习任务的变化而调整计划。还要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化而调整计划。有时学习疲劳了,可以临时换一换阅读内容,转移兴奋中心,使大脑得到调剂。
另外每周或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以便完成尚未完成的任务,或新增加的任务。但是计划中留有余地不能太多,太多了会使自己的计划松松垮垮,缺乏争取完成计划的奋斗精神。
总之,计划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众多变数,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原来的那个计划不再适合现在的情况,需要及时修订计划适合新形势。正确的做法是,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家长指导孩子对自己执行计划的情况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周或下一个月的计划怎么完成。
当然,如果计划没问题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把弹性原则当做不认真执行计划的借口。
文章来源:张鸿羽的博客http://blog.china.com.cn/guanhongyu/art/60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