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热熔炉炼好钢

 本涛记录 2019-01-22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花迎着我这开花的年岁……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心中久违的旋律。火热军营犹如熔炉,难忘那段青春的经历,难忘一群真心的战友,最难忘的还是部队给予的锻炼和培养。


我来自河南农村,体验过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回望青少年的时光,俨然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它让我学会了面对、承受、担当。1999年7月,我高考失利,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我没有选择复读。家里的一名长辈说,农村孩子的出路有两条:上大学或当兵。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我义无返顾的选择了到火热的军营历练。拿到入伍通知书那一刻,我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绳一样,加倍珍惜这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临行前,我的迷彩包里除了军装就是课本及复习资料,考军校的梦想就像播撒在我心中的一粒种子。

 

12月20日,村里欢送的锣鼓敲得震天响。我背负着家人的希望,怀揣着个人的梦想,一路颠簸,辗转来到位于鲁中的一座新兵训练营。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与影视文学作品中军营的反差,我心里空落落的。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学会适应。我慢慢调整心态,耳畔响起妈妈的嘱托:千万别当逃兵。

 

新兵训练,每天就是跑步、叠被子、打扫卫生,然后就是站不完的军姿、走不完的队列。瘦弱的我忍受着脱胎换骨般的强化训练,脏活累活抢着干。平时战友们有空就聊天、打扑克、看电视等,我不想这样无聊的打发时光。因为我深知自己家里没有关系、没有钱,惟有拼了命的学习,才有可能改变现状。所以,我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我要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实现自己的梦想。星光点点的夜晚,战友们早已进入梦乡,我独自一人来到报务教室复习功课。无论春夏秋冬,我从没在12 点之前睡过觉,不敢有丝毫松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成了那段岁月的真实写照。

 

一天早操结束后,指导员把我叫到一旁说:“不是给你泼凉水,听说今年咱们连没有考学名额,不过你该怎么复习还怎么复习,最后定下来再说!” 听到这话,我失望至极。那段时间,我整天无精打采,工作、训练总提不起神。指导员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客观条件你无法改变,只要静下心来拼命学习,尽力争取了就不后悔!”

 

2001年4月,军校报名开始了。没想到,我们连又有了考学名额。我顺利报名、体检、预考等,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在最后一关败下阵来。我不甘心失败,马上选改报考宣化通信士官学校。最终,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全师3000多名考生中,我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比第二名多了20多分,被河北宣化通信士官学校录取。连长给我开玩笑说:“你不用费劲,捡了个士官学校。”我心里比谁都清楚,那是我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到了!

 

两年的军校生活,每天都很辛苦、很累,但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学员队教导员发现我有写作特长,任命我干新闻报道组长。我一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我把写稿子、做报道当成生命的一部分,看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每当看到自己辛苦熬出来的文字出现在报刊和网络上,心中那份成就和愉快真的无法形容。因工作学习成绩突出,我是全队新学员中唯一被评为“优秀团员”的,第一批入党的。

 

士官学校毕业后,我担任师报训队教练班长。期间,我用真心带好每一个学兵。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业余时间,我报名参加了全国自学统考,走上了艰辛漫长的自考路。其中的辛苦只有参加过地方自考的人才能体会。我同地方在校大学生一同走进考场,同台竞技。现在仔细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既有顺利通过的喜悦,也有考了59分的郁闷。一次、二次、三次……我始终没有放弃,终于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大专文凭,我没有就此满足,同时又报考了山师大的本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多次被军区《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曾在《解放军报》、《基层建设》、《前卫报》等媒体发表稿件(图片)200余篇(幅)。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我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见证:在军营只要勤奋耕耘,梦想就不遥远,火热熔炉就能炼好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