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现代文献取穴及用药规律分析_薛媛
2019-01-22 | 阅:  转:  |  分享 
  

·1192·2017年12月第37卷第12期Jili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Dec.2017Vol.37No.12
3讨论3.4腧穴所属类型的分析从腧穴所属类型的统计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法,将单味或处中分析,腧穴所属类型的首位没有腧穴类型其频次为
方药物加工成不同制剂,作用在所选穴位上,通过皮133次,百分比为63.03%。其次,腧穴所属类型为募
肤的渗透与吸收,使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穴频次为31次,百分比为14.69%。笔者对募穴进一
[7]
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穴位贴敷的步分析得出,募穴中前2位的经穴为天枢、中脘,与
作用直接,用药安全,不通过肝的首过效应和对胃肠背俞穴的大肠俞、胃俞相配,体现出特定穴取穴规律
道的破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的俞募配穴法,《难经六十七难》中曰:“五脏
穴位贴敷疗法还具有简单易学、取材广泛、价廉药简、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俞募配穴具有阴阳配合
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的特点。因此,对穴位贴敷的取的意义,是针灸学中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常用方法。
穴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正是为穴位贴敷的推广应用3.5从药物出现的频次分析经统计发现,140篇文
提供理论依据,为疗效的最大化提供前提。献中,涉及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药物共94味,药物
3.1腧穴出现频次的分析经统计发现,140篇文献使用种类繁多,但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分别为丁香、
中,涉及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腧穴共16个,穴位使吴茱萸、肉桂、木香、苍术,分别占药物出现总频次
用频次在前5位的分别为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的9.21%、9.07%、7.95%、6.00%、5.30%。丁香温中散寒、
涌泉穴。其中,神阙穴使用出现频次最高,为131次,理气止痛;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
占腧穴总数的66.16%。由此可见,在穴位贴敷治疗小泻的功效;肉桂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
儿泄泻中神阙穴最常用,《厘正按摩要术》说:“脐温通经脉的功效,主治虚寒吐泻等病症;木香具有行
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因此脐部为气止痛、健脾消食之功;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等功效,
神阙穴的穴位所在,是任脉的经穴,内联十二经脉,以上药物皆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常用药物。
通五脏六腑,达四肢百骸。《医宗金鉴》谓之能“主3.6从药物的归经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中
治百病”善治脾、胃、肾之疾。次之为天枢穴,出现所选用的药物,共涉及到12条经脉。根据药物所属
频次为13次,占腧穴总数的6.57%;天枢穴为足阳明经脉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脾经、胃经、肾经、肺经、
胃经的经穴,手阳明大肠经募穴,对穴位贴敷治疗小肝经所属药物频次百分比依次为19.83%、19.53%、
儿泄泻具有重要意义。15.46%、12.41%、10.44%。药物所属经脉中频次最高
3.2腧穴所属经脉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中的为脾经,频次为526次,《育婴家秘》中提出小儿“脾
所选用的腧穴,共涉及到5条经脉。根据腧穴所属经常不足”,若饮食不节,饥饱不适,便易患脾胃之疾。
脉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腧穴所属的经脉依次为任脉、由此可见,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泄泻用药重在脾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督脉,腧
穴所属经脉频次百分比依次为77.27%、12.63%、5.05%、参考文献:
[1]韩新民,汪受传,虞舜,等.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J].中
4.55%、0.51%。其中,笔者对居于首位的任脉经穴再
医儿科杂志,2008(4):1-3.
次分析,发现居于前3位的腧穴分别为神阙、中脘、关元。
[2]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由此可见,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首要经脉为任脉,
2009:113.
神阙、中脘、关元是任脉中治疗小儿泄泻的重要选穴。
[3]张莘,张选平,贾春生,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穴位贴敷疗法
3.3腧穴所属部位的分析根据腧穴所在部位分析统
运用特点研究[J].针刺研究,2012,37(5):416-4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
计显示,胸腹部腧穴频次百分比83.83%,下肢部腧穴
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M].北京:中国标准出
频次百分比6.06%,足部腧穴频次百分比5.05%,背部
版社,2006.
腧穴频次百分比5.05%。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过程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
中选穴以胸腹部为多,其次为下肢部。小儿泄泻病变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部位在脾胃,而胸腹部正为脾胃病变局部。因此穴位
[6]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7]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J].甘
贴敷治疗小儿泄泻按部选穴规律重在局部选穴,结合
肃中医,2007,20(2):1-3.
远端配穴。体现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和“经络
责任编辑:王丹收稿日期:2017-05-30
()
所过,主治所及”的腧穴分部主治规律。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