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肝和胃汤

 逸农农 2019-01-23
调肝和胃汤

【组成】 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5g,薄荷6g,炙甘草6g。

另以海螵蛸60g,白及60g,沉香10g,肉桂12g,砂仁12g,甘草12g为散剂冲服。

【功用】 调肝和胃。

【适应证】 胃脘痛,溃疡病。

【郭氏临证心得】 曾治某女,42岁,营业员。1973年7月5日初诊。患者精神抑郁,面色苍黄,胃脘痛已5年之久,几乎每个月中旬发作1次。前日发作,去某医院做钡剂照片诊断为“溃疡病”,医者认为必须做胃次全切除术。患者不愿手术而来求治。自诉胃脘隐痛,嗳气频作,脘部痞塞,嗳气后稍觉脘部宽舒,时作泛酸,干呕,饮食不佳,胃脘痛牵连背部及胁肋,头目眩晕,二便和,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缓。从整体言,证属肝郁气滞,木横侮土;从局部言,属胃气不和,胃络损伤。

疏调肝气从整体治疗。另用散剂:海螵蛸60g,白及60g,上等沉香10g,上等肉桂12g,砂仁12g,甘草12g。共研极细末密装,每服5~8g,饭后2小时温开水服,1日3~4次,针对局部,调和胃气,促进损伤修复。服药3日,胃痛消失,散剂服1料,诸症悉解。乃停服汤剂,继服散剂3料,追访6年未复发。

【解读赏析】 郭先生高足曾指出,许多疾病,是由于整体失调而波及局部,局部病变突出而根源在整体,如胃痛等。有的疾病则由局部病变波及整体,导致整体失调而根源在局部,如痢疾、淋证等。有的疾病则主要是整体失调,无明显局部病变,如百合病、脏躁病等。中医学都强调整体治疗,即通过整体调节促进阴阳平衡。这一过程实际是调动人体正气抗病能力,对疾病损伤和局部病变进行修复的过程,这是主要的方面。与此同时,也要分别情况,善于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般说,在经过前述第一、二、三个治疗步骤,进入针对原病平调阴阳的步骤时,就应考虑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处理问题,才能更好地平调阴阳。如整体失调的症状显著,无明显局部症状者,就立足整体论治。如整体失调症状显著,局部症状也突出,就须整体与局部兼而治之。如只有局部症状,无整体失调者,就着眼局部治疗。如经调治,整体失调已消除,只剩下局部症状者,亦只调治局部。就慢性疾病而言,只有局部病变而无整体失调的情况,几乎没有。

当整体与局部病变需兼而治之时,整体调节的方药与针对局部调节的方药,应该分别投服,或分阶段投服,使其针对性明确,效果更好。不仅补整体之虚与攻局部之实,可视情况采取一攻一补,或二补一攻……即使针对局部治疗的方药对整体调节无碍甚至有利时,也应以分别投药为佳。

斯方即逍遥散。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组成。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脉弦而虚者。本方主要为肝血亏虚、脾失健运而设。肝藏血,主疏泄。足厥阴肝经“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肝失调达,肝气横逆或肝体失养皆可使两胁作痛。肝体失养,藏血减少,目系失养则见头痛目眩;经失润养则见口燥咽干。肝郁而横逆犯脾,使脾弱则食少纳呆。肝胆互为表里,肝经郁滞,少阳不舒,可见寒热往来之证。

本方立法全面,用药周到,不愧为调和肝脾之名方,其以散方,海螵蛸粉为君,郭先生斯方套有陈修园、章次公制方之意,取其收敛制酸之功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