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收藏变现,哪种方法最好??

 天宇楼33 2019-01-23







 

谈及民间收藏,其藏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藏家们最害怕被人说成:眼力不好,收了一屋子的假货。

真的藏了一室琳琅,也轻易不示人。

但凡有藏家抬举你,愿拿出藏品与你一同赏析,

你也千万别不识相、傻到要问清楚每件藏品来历,那是犯大忌的。

他们说话总是说一半,想展示又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于说不上来历的,总会隐讳地说:祖传的。

圈外人不能深解其中的复杂心理,认为他们神神叨叨,

他们也许是被以前:好东西说不清楚来历就没收,这种极端说法吓倒了,也许……

民间收藏越演越烈,让民间收藏的地下文物合法化,

这样可以促使一部分地下文物浮出水面,有利于文物保护和文物市场秩序的建立。

也有人对这样的提法嗤之以鼻,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无异于鼓励盗墓和销赃。 

文物来路不明,成为很多藏家的心病。

提起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但凡跟古玩、收藏沾上点边的人,必定对其倍感亲切。

潘家园号称365天不休市,南来北往的淘客抱着看热闹、长见识、捡漏等各种心态熙熙攘攘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据说各类古玩市场有几千处,商铺近百万家,

年交易额可以达到上百亿元,

甚至超越了一些经济滞后的省市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民间的收藏热潮由此可见一斑。 

这上千家古玩市场,其货品来源何处,其中够得上文物的又有多少?

这些货品的来路,无非有三:

一是由文物贩子走街串乡,到老百姓家里收购的祖传之物或偶得之物;

二是在一些古代有名的老窑址、老作坊生产的仿古器物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

三是通过盗墓、盗捞、盗窃所得的地下文物。

谈及民间收藏,其藏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民间藏家手里流传的文物,量还是非常大的,

像农民种地挖出的文物,还有盗墓、盗窃所得文物,

这部分文物属于民间收藏的灰色地带。

中国民间收藏经过20余年地毯式的搜刮热潮,能够淘得传世文物的概率越来越小。

收藏的基数在不断扩大,而合法来源的文物总量是有限的,

排除假的不说,可推测这里头有多少是通过非法途径流进市场流到藏家手上。 

那么,如何才能光明正大地合法收藏文物呢?

按照文物法规定,有三个途径:

一是去有文物拍卖资格的拍卖行竞拍,这个成本非常高;


二是去国家文物商店购买,可以开发票,但现在文物商店已经名存实亡;


三是不涉及一、二、三级文物的普通文物,可以交换或转让。 

文物拍卖价格动辄成百上千万元,

即使那些收藏资历丰富、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传统藏家也日渐被边缘化,

想要合法收藏文物的成本太高了。

有需求就会有销赃,古玩城的生存是靠货的,形成一条食物链。

文物收藏的灰色地带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那些文物会流入市场,而古玩市场又是地方的经济杠杆,所以古玩市场无法取消。

这里头如果要细究的话,情况则更为复杂。

比如,有藏家从古玩市场上买回一个小碟子,他认为那是水出的宋代龙泉青瓷。

照理说,水下出的,文物法规定属国家所有;

但他又是掏钱从有合法经营权的市场上买来的,这就讲不清楚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商家为了卖高价,编各种故事,要么告诉你说这是祖传的;

要么编一个离奇的盗墓故事借此抬高身价,你把它当出土文物买回家,其实压根儿就是一假冒伪劣产品。

更好玩的情况是,连商家自己都不知情,将出土文物当赝品、仿品卖掉。

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追究民间藏家的违法收藏行为,要么是法难责众,要么是千头万绪,无从追究。

为了求个心安,有经验的藏家尽量避免直接从盗墓贼手里购买东西,

有时候明知道是出土的东西,也一定等它流转到市场上再去购买。

也有店铺老板为了怕危险,元代以前的东西均不收,只收元代以后的。

据说,先前像潘家园等旧货市场还有监管,

文物部门派驻人员去巡视里头有没有文物法规定不能上市交易的文物,一旦发现便要求摊主撤回;

遇上能够上市交易的,便给你贴一个“经文检”的标签,表明这个是可以上市交易的文物。

民间藏品哪些是出土的,哪些是传世的,怎样界别,谁来界别......这些都是问题。

所谓民间收藏,如果是真收藏,就老老实实做这个文化事业;

是投资就练好眼力,不买假货,买可以买的东西。

市场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文物保护方式。

需要明确的是,

国内文物市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对国内居民开放了,

各种档次、各种类型的文物交易场所,

基本涵盖了从一般文物到高端文物的交易活动。

收藏者根据需求,决定对交易文物的要求。

市场规律在这里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人们感觉不到市场对文物的保护作用,感觉不到市场扬真抑假的作用呢?

这是由于文物自身的特殊性:

文物具有独有、稀少的特性,只此一件,

如爱好者众,如通过市场交易,则只能是出高价者得之。

因此,出售者希望卖到最高价,而买者则希望捡漏,

交易双方都视公平交易为虚言,都将诚信抛到脑后,市场形同虚设了。

所以,市场只是文物流转的场所之一,

由于从交易双方的获益考虑,

市场的公开交易并不一定是交易者的最佳选择,

于是就有了场外交易,有了私下交易。

民间藏家手里的藏品想要实现变现,而碍于藏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问题,怎样变现才是最佳的方法?

一般的国有收藏机构甚至拒绝收藏或接受捐赠,哪里才是这部分文物的最终归宿?

面对浩浩荡荡的7000万收藏大军,民间文物收藏的边界又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