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绰墩遗址出土自带“谜团”的残壶,它虽无法使用,却是难得的宝贝

 历史解密坊 2019-01-24

“文物”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而具有研究价值的前提是保存较为完好,如果太过于残缺,专家无法从文物本身提取到更多有用信息。苏州博物馆就有一把残壶,看模样,上面破了一个大洞,为何能成为珍贵的文物呢?下面,小编就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太湖地区进行考古调查,万万没想到,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却意外地发现绰墩遗址。为了尽快发掘绰墩遗址,专家联合当地的砖厂,派专业人士指导取土,不久后,便将绰墩遗址变成可以展开考古研究的平地。

绰墩遗址共占地35万平方米,1982年——1998年,南京博物馆在昆山文化馆的配合下,对遗址进行试挖掘,挖掘面积为111平方米,共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150余件文物。

在出土的文物中,专家偏偏对一把“破”壶情有独钟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把壶的造型与鸟、鸭嘴形相似,较为上翘,内壁刻着呈现飞行状的鸟纹,壶身表面以线条构成块状图案,时尚又简洁。它还有一个宽厚的壶柄,与小体积的壶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专家看到这个壶后,很快就被表面的鸟纹吸引到了,这种纹路曾在浙江余姚良渚遗址出土的器具身上发现过,但浙江遗址的器具的精美程度远不及这把“残”壶。

从图片上看,这把壶的壶身已经破烂,甚至残缺了一大块,可它依旧是黑陶界制作最精致的物品。最终,专家将其命名为“黑皮陶宽把壶”。

黑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代表物品,体现出古老陶瓷技术独有的魅力。在烧制过程中,工匠采用的是渗炭工艺,正因如此,烧制出的黑陶才会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

在屈家岭文化遗址中专家曾出土最早的黑陶,它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也就是说,在黄帝时代黑陶就已经出现了,它是华夏文明最好的见证者。因此,黑陶在我国文物界占有重要地位。

“黑皮陶宽把壶”除了拥有超高的年龄外,它身上还藏有三个谜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一一揭秘。

一、造型之谜

黑皮陶宽把壶通体上布满了精细的飞鸟纹,整个壶本身的造型也像一直即将飞翔的鸟。在我国古代,人们非常崇拜太阳神,他们在物品上雕刻鸟,希望它成为人神沟通的桥梁,保佑部族风调雨顺。当然,也有人说,鸟的图案在这只黑皮陶壶身上,只是起到了一个美观的作用。

二、用途之谜

将高贵的“太阳鸟”雕刻在器具上,意味着这件物品有“不寻常”的用途。黑皮陶宽把壶应该是古代祭祀的一种重要礼器,每当祭祀典礼举行时,它便会出现在现场。可是除了祭祀,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件贵族用的生活用品。

三、盛放之谜

黑皮陶宽把壶是礼器,那么,它是用来盛放什么的呢?小编通过分析猜测是这样认为的,这件壶是用来盛放清水和酒水的物品。在古代祭祀典礼上,祭师会用它盛水或者是酒来祭祀神明。当然,也有人说,这里面也可以盛放奶液,究竟放什么东西,只有让考古学家,在并不遥远的将来,为我们揭秘了。

如今,这件残缺的黑皮陶宽把壶被存放在苏州博物馆,它自带的三个谜题,大家都了解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