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阳砲台关帝庙还有这段历史,你知道吗?

 风吟楼 2019-01-24



学关公 行鸿运 拜关公 结善缘  



砲台关帝庙位于砲台镇老市区,座北朝南,濒临榕江,现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正面有阳埕350平方米。关帝庙原是砲台镇集市中心。


关帝庙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为三山门殿堂结构。清康熙甲辰年(1664年),清乾隆丙申年(1776年)两度重修,其总体结构雄伟壮观、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具明清两代建筑风格,融合着中原文化与地方特色,对探讨潮汕民间建筑工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昔时,砲台镇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开埠纪念日和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公诞辰日在关帝庙举办庙会,有彩街、赶集、游艺、演大戏,规模盛大,形成了一处经济文化中心。“宫前米市”辐射毗邻三县,“宫前尖米丸”驰名遐迩,镇区18条商业街道可通这里,故有“砲台18个关爷宫”之说。



砲台关帝庙是历代政治涉足之所。清代揭阳北寨司就曾设在这里,以署治政,为县级行政机构,辖梅岗、地美、桃山三个都。民国时期,揭阳第二区署,区警察所也曾设于此,辖旧制梅岗、地美、桃山三个都。1927421日至23日,随第二次东征军进入揭阳领导农民运动的广东省特派员彭名芳,率二区农会赤卫队3000余人打进砲台镇,在这里行使政府权力三天,彭名芳、颜汉章、吴涵、沈子卿等曾在此办公,是潮梅海陆丰地区以澎湃、杨石魂领导的农民运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又一次尝试,在潮汕影响很大,史称“砲台三日红”。



1927101日至3日,南昌起义军叶挺率24师,贺龙率第1师、第2师以及东江农民自卫军部分兵力,绕道经砲台镇过京北渡往普宁流沙,在砲台镇组织横渡榕江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关帝庙内。中共二区地下党组织近百名赤卫队员,有的到江河搜集船只;有的动员商家煮水煮饭沿街摆点;有的在外围防守以备意外。贺龙军队不进民宅,战士在街道两侧屋檐下歇宿,买卖公平,秋毫无犯。经三日三夜摆渡,全部渡过榕江进发普宁流沙与周恩来汇合。


19921121日,1997124日原中顾委常委肖克将军两度来砲台关帝庙和京北渡重游故地。


1992年,砲台镇成立了以统战、文化、居委会及有关代表参加的三日红旧址重修领导小组,经各界人士及旅外侨胞集资乐捐、总计斥资108万元,于1993年秋竣工,成为砲台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砲台文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