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阅读中收集整理写作素材?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1-25

◎ 文 / 欣懿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把写作看作是做饭的过程,那么素材就是要准备的食材。作为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应该如何收集、整理它们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 保持最佳的阅读速度

写作离不开阅读。有的人阅读速度很快,一周甚至是一天就可以读完一本书。但是,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速读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看了一场热闹而已。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所收获。因此,最佳的阅读速度应该是我们接收信息状态最好时的速度。这没有统一的标准,完全依我们自身的情况而定。

在无法保证阅读质量之前,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速度。适当地慢下来,你会在阅读中发现许多的亮点。它们都将是你宝贵的学习资料和写作素材。

■ 做个有心的读者

如果你想要从阅读中获取素材,就必须做一个有心的读者。这份“有心”,是时刻对阅读的内容保持敏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随时都可以问问自己:这个内容是否对我的写作有帮助?

阅读时每个人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在初期,这无关紧要。有关注点总比没有要好。如果你希望通过阅读来收集素材,以及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你就要训练自己的“关注点”了。

如果你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写作,那么你的关注点可以偏重于与该领域相关的地方。假设你想在网络小说领域里长期发展,那么你在阅读时就可以多关注人物的名字,故事的架构,人物的性格,与性格相匹配的语言、动作描写等等。

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想要综合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在阅读中任何一个可以给你启发的内容,都可以是你关注的点。往小了说可以是标点、词汇的使用,往大了说可以是选题、立意、结构等等。

这些“关注的点”都可以是我们将要收集的素材。

■ 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在原文上做标记,是我们阅读的方式,但不是收集素材的方式。素材应该有自己的存储区。我们称之为素材库。

在过去,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摘抄本,上面记录了自己收藏的好词金句。如今,依然有不少人保留着这个好习惯。使用手抄本最大的优势在于:你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手、眼、脑并用,增强对内容的记忆。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效率低、难保管。

想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庞大的素材库,网络笔记应当是首选。在网络笔记里,你不仅可以随时保存素材,还可以对它们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网络笔记带有搜索功能。从成千上万份素材里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时间是以秒计的。这在手抄本里很难实现。

■ 将素材剪切下来

有了素材库,你就可以把阅读中发现的“亮点”保存在里面了。由于我们将在素材库中使用“搜索”功能,因此保存的素材最好是文字形式的。

将看到的内容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到笔记里,如果只是一小段话还可行,一旦输入的量非常大,手动输入就要被淘汰了。怎么应对大量内容的笔记输入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小工具。

1) 扫描全能王

使用核心:识别图片上的文字

如果阅读的是纸质书,遇到好的素材我们可以先拍照,然后通过扫描全能王的OCR功能,将照片上的文字识别出来,再将它们复制粘贴到我们的素材库里。在扫描的过程中,识别并不能做到100%的准确。但校对、修改的功夫,要比我们手动输入省时省力得多。另外,有的网络笔记也会带有OCR功能。

2) Microsoft Edge

使用核心:复制ePub文档里的内容

在电脑端用Microsoft Edge来阅读ePub格式的电子书体验非常不错。你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做标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想将它保存进自己的素材库,只需要选中-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3) clippings

使用核心:一键导出Kindle里的标注和笔记

对于常用Kindle阅读的人来说,如果标注的笔记比较多,如何导出它们就会成为问题。clippings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它的操作比较简单,根据网站提示很容易上手。

4) 讯飞语音

使用核心:语音转换文字

讯飞的语音识别准确率是比较高的。当你遇到一段不错的素材,又不能直接复制粘贴时,你可以用上讯飞语音。将这段素材的内容念出来,讯飞语音会将其变成文本。这样你就可以直接保存了。

在实际的应用中,你还可以将这几个工具结合起来使用。比如亚马逊为了保护版权,不允许用户导出Kindle中过多的标注。那么你可以先用clippings一键导出。未成功导出的部分再使用扫描全能王或者讯飞语音处理。

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我们复制这些内容是为了自己建立素材库,供自己参考、学习之用的,而不是用做其他。不要将心思用错了地方。

■ 对素材进行整理

收集素材最常见的错误是将内容保存后就置之不理。这和我们在微信上收藏了几十上百篇文章,在网盘里收藏了数不清的资料是一样的。它们都只是完成了“收藏”这个动作而已。如果不能有效利用,那么“收藏”都是在浪费时间。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终于想好要穿什么,但是一头扎进乱糟糟的衣柜里,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件衣服。而一旦你的衣柜一直保持着分类收纳的状态,那么你就随时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衣物。

素材也是如此。将它们随意丢在素材库里是很难寻找的。只有将它们放在应该存放的地方,你才能随时找到它们。

一份素材至少应该经过两次整理。第一次是它的属性归类。第二次是它的内容归类。

在网络笔记中,我们会建立许多的文件夹或者目录。这些就是用来区分素材的属性的。比如关于写人、景、物的素材各归一类。这是第一次整理。

第二次整理是针对内容的。比如关于情感,我们可能收集了几百条金句。它们都躺在同一个文件夹下。但是这些金句,有些描写的是爱情的美好,有的讲述的是思念,还有的诉说的是伤悲等等。这里,你需要将同一类的内容进行归类。比如你可以创建一个文档,叫做《关于单相思的句子》,或者《一些名人所描绘的爱情》等等。

经过两次整理的素材,大大缩减了你的查找范围。当你需要某个素材时,在查找上就能做到高效、便捷。

■ 对素材进行标注

在整理素材的时候,最好能够标注关键词、作者以及出处。

有时候我们通过关键词来搜索素材,但是与之相关的内容可能根本没有这个关键词出现。这时就会出现内容无法被搜索到的情况。因此,在素材的前面,我们最好自己添加一些关键词。

关键词不一定是素材中的词,但一定是与素材有关的词。比如一段描写海上日出场景的素材,其关键词可能是“风景”“唯美”“诗意”等等。另外,在日常浏览素材的时候,这些关键词还能起到快速了解内容的作用。

其实,在网络笔记中“标签”功能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但是随着素材的增多,“标签”也会越积越多,难以管理。如果不习惯使用“标签”,就可以考虑在素材前面加入“关键词”。

标注作者及出处,是为了使素材能够被延伸使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能够记住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少。把那些需要记录但不需要时刻记住的信息交给软件来处理,是释放我们大脑空间的一个好方法。

在素材中标注作者及出处有两大好处。一是在写作中引用时可以准确地说明来源;二是需要对素材深层次挖掘时,可以根据作者及出处做扩展阅读。

■ 经常回顾素材

我们收集素材的初衷,是希望它们能够为我们所用,从而写出更好的内容。即使是在网络笔记里保存了成千上万条素材,但是从来没有整理过、回顾过,那么它们也只能算是一堆有序排列的文字而已。

时常对素材进行翻阅和回顾,能够让我们对其加深印象和理解,甚至会有新的思考。我们每一次的回顾,其实都是在学习,是在将素材进行“消化”。

只有经过消化的东西,才能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收藏了不少的好文章,却依然写不出好内容的原因。只有一次性的收藏,没有经常性的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