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度访问 No.6丨王轶庶:摄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太行森林 2019-01-25


轮到你了: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由丽水摄影博物馆在2013年发起,是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风向标,旨在针对上一年度国内涌现的优秀专题摄影作品进行公推和综合审议,最后评出本年度上榜作品。日前, 第六届排行榜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已圆满完成。轮到你了将对这些上榜摄影师进行一一专访。这是轮到你了介绍的第6篇上榜作品:摄影师王轶庶的作品《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这些照片拍摄于2016-2017,来自于我的日常生活和一些游历,这些影像均来自于现实,但这里现实只作为一种材料,我对现实进行剪裁截取打捞重组,目的是让照片难以描述并和现实保持独立。我相信有些事物是因为摄影才成为事物或成为另一种的事物,这个过程我称之为无中生有。












和王轶庶的对谈



(轮到你了=轮,王轶庶=王)


您在阐述中提到这组照片是对现实的“剪裁截取打捞重组”,剪裁和截取很好明白,因为照相机本身就是一个取景框装置,打捞和重组应该如何理解?


王:单张和整组,时间和空间,取我所用,拍照这件事总是要构建点什么。

 

“无中生有”指的是通过拍摄让事物独立于现实,成为自身或另一事物的过程,这两者(无和有)的具体分界线在于哪? 


王:基于自已的认识和感觉。

 



您认为自己的拍摄方式是完全直觉式的,还是也有某种视觉参照?比如有张照片看似是随手一拍,但看出和南宋画家牧溪的《六柿图》有内在的关联。


王:看到你这么说我才去搜了下六柿图,哈哈竟然真的像。当时我在长白山的小宾馆看着吃剩下的冻柿子和冻梨觉得形状和颜色体积带感,拿到窗台边拍,还用了房间的白毛巾,摆弄了好几张才觉得这张的造型好看。

 

黑色的鸟和飞机那两张很妙,但是这样的现实场景往往瞬间即逝,怎么看待这种易逝性?以及有没有一张不能成功拍下的照片是让您追悔莫及的?


王:摄影有意思的一个方面就是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完全可控觉得没意思,失控可遇不可求,当然有很多错过的,不过我比较放松,接收一切。





您的作品不管形象还是色彩都非常克制,而且命名方式大多是拍摄的时间加地点,提供这样一个客观的坐标在你的摄影中构成了何种意义?


王:还是希望摄影的入口更直观一些吧,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和说明书,自已也是这样看待别人的摄影。




轮:您好像经常到处边走边拍,前段时间您在微博也分享了一些在北极拍的照片,可否谈谈您的旅行和摄影之间的关系。


王:好的照片跟地点基本没什么关系,地点是一些背景声。但旅行能让人兴奋起来,当然会有很多旅行本身的记忆,也会有承载这些记忆的照片,但在创作这块的重心并不是这些。

 

这个项目好像可以一直拍下去,为什么在一年后就中止了?哪些时刻让您觉得它已经完成?


王:没终止,这次的这组是2017年底一次《无中生有》展览的照片,我觉得我的摄影没有完成和开始的概念,就像呼吸那样。







关于摄影师




1973年出生于甘肃,辽宁锦州人,199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摄影作品在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AIPAD摄影博览会、旧金山国际摄影博览会、多伦多摄影节,韩国大邱双年展,土耳其摄影节,上海艺术影像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大理国际影会、成都纵目摄影双年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武夷山国际摄影周展出,被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现工作、生活于浙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