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你知道几个?蒸馍发面贴花花?老农:还少一个

 昵称61980743 2019-01-26

到了腊月二十八,距离除夕夜就真的没几天了。很多人知道除夕和初一有很多习俗,各种讲究,却不是到在这两天之前,也是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做。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短短一句话里,提到了腊月二十八的哪些习俗呢?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你知道几个?蒸馍发面贴花花?老农:还少一个

到了二十八这一天,北方农村的每家每户都会做一件事:准备着面食。早年间北方面食的制作工艺比较传统,和面、醒面这些工序都得人工来做。加之古时候有大年初一到初五不能动火的习俗,吃肉吃蔬菜还没关系,作为主食的馒头,总不能直接吃面粉?所以在二十八这一天,农民朋友就得“把面发”,一家人聚在一块,把和好的面做成各种形状。有象征来年富裕的“连年有余”的馒头,有象征钱仓满满的“钱龙馍”、还有象征和平的“鸽子馍”,总之能做出什么样的馍,全看你想象力够不够丰富。

在胶东等地农村,农民朋友们蒸的馍成更高端。当地人会把面做成各种高难度造型,像龙凤、花卉、彩蝶、人物什么的,上锅蒸了一段时间后,再用各种颜料上色。这些面点有的用来展示,有的用来祭祖,选料精细,做工也非常考究,用我一位当地朋友的话来说:“别人蒸馍蒸的是食物,我们蒸馍蒸的是艺术。”

锅上蒸着馍,家庭主妇们还得同时忙另一件事:贴花花。所谓“花花”,贴在堂屋墙上的叫年画,贴在门窗上的叫窗花。张贴年画、窗花,一般是贴在擦洗一新的门窗上、炕头上,有些地方比较讲究,连日用品上也要贴对联和窗花。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你知道几个?蒸馍发面贴花花?老农:还少一个

内容大多数都是些关于祝福的词语,例如“出门见喜”、“福满到”等吉言吉语,当然还有各种样式的年画,有些地区的习俗上还会要求挂起红灯笼,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人们都祈盼着家庭幸福安康,这样就把那些晦气的事请给一一躲开。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人们还是很愿意传承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习俗。

关于年画,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说是在唐朝,终南山有一个名叫钟馗的书生,他进京赶考得了第一名,但钟馗有一点不好,长得特别丑。唐玄宗便没把状元封给他,钟馗很生气,在大殿前的柱上含恨撞死,到阴曹地府之后,阎王同情他,封了他斩崇大将,专杀人间的恶鬼。

有一次玄宗外出打猎,不幸被恶鬼缠身,每到夜晚便被惊醒,不得安宁,还是钟馗不计前嫌,在梦中杀了恶鬼,让玄宗得到解脱。玄宗得知真相后,后悔之前不该对钟馗有偏见,于是派人给钟馗在终南山修一座庙,又命画家吴道子把钟馗的像画下来,传到民间来保佑百姓的安康,这就是年画的由来,一开始年画上只有钟馗,后来年画的种类越来越多,也不局限于钟馗的画像(还是被后人嫌弃颜值低)。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你知道几个?蒸馍发面贴花花?老农:还少一个

在安徽等地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大年”的说法,传言腊月二十八这一天过年的人,祖上都是大地主,以前这些地主也是大年初一过年,只是打工的人都在年三十那天都回自己家过年了,古时候交通不发达,回趟家需要很长时间,工人们都走了,过年的时候地主就没人伺候了呀,所以为了避开这种情况,地主们就把年提前到二十八号过,让工人们伺候完自己再回家过年,之后这样的习俗一直传承至今,不过现在可没有什么地主的说法了。

除了发面、贴年画之外,腊月二十八还有个比较少人知道的习俗:挂桃符。其实除夕贴的春联就是从桃符演变过来的,在古代,人们认为桃木有辟邪的属性,而桃符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了。

腊月二十八的习俗你知道几个?蒸馍发面贴花花?老农:还少一个

公元964年,后蜀皇帝喜欢标新立异,便让手下的大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上两句话,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然后挂在门框上,由此开始得到推广,之后每家每户便开始在二十八这一天挂桃符。只是桃符终究是桃木做的,造价太高,后来人们就把吉祥话写在了纸上贴起来,从此就有对联,值得注意的是这对桃符,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对联。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们的家乡还有没有别的习俗,如果有的话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讨论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