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剧本写啥成功率高?沈严顾小白雷志龙等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授课

 昵称61994492 2019-01-26

文丨刘丹软文外链代发

1月24日,第三期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在北京腾讯汇如期举办。管虎、戴锦华、王红卫、康洪雷、沈严、温豪杰等著名电影人将亲临现场,面向31位学员传道授业、答疑解惑。

在1月25日的工作坊活动中,导演沈严慷慨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市场判断;编剧顾小白陈舒秦海燕黄海饶俊刘殷实坐镇“手把手磨坊”,48小时近距离指导学员的实战演练;编剧雷志龙与学员围炉夜话,畅聊《无名之辈》创作心得。

以下为1月25日NEXT IDEA青年编剧工作坊精彩内容摘选。

沈严:剧本要有“逻辑相信”

写人物比写故事更容易出头

各位都是在电影方面的精英,都是我们电影的未来,但是你们将会面对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来靠什么生存下去?我拍了这么多的戏,仍然急需要我想要看到的剧本、我能拍的剧本、有机会成就头部剧的剧本。我基本上看了头三、五集之后会对剧本有一个基本的评判,主要有两个标准:

第一,我需要在前三集看到“逻辑相信”。我把这两个词放在一块,首先我要看到有一个能让我相信的故事,这个相信的基础就是它有最基本的逻辑存在。我觉得这个逻辑里面可能分两点;一是生活逻辑,二是戏剧逻辑

导演经常被演员质疑。演员问:“导演,这场戏我为什么站在这个地方?说这样的话?”这样的问题是各位编剧埋下的,实际上是关于剧本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逻辑。编剧有时候能迅速解决问题,有时可能改了这个逻辑后,后面所有跟这个逻辑有关的戏就像米诺骨牌一样都要改动,一直改到这个戏拍完。我们经常碰到生活逻辑和戏剧逻辑打架的时候,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总体逻辑成立,我们就可以要求演员在他的生活逻辑中找到一个可能性去服从戏剧逻辑。这要基于大家彼此信任,基于大家对剧本的信任和对导演的信任。

沈严老师与工作坊学员作主题分享

第二个问题是你到底是以故事为核心、还是以人物为核心?我承认故事和人不可拆分,但以我做电视剧的经验来讲,从如今的中国电视剧市场状况来看,比较容易成功的是写人。

最近这两年,尤其是从《延禧攻略》大获成功之后,网络平台上有一个不成文的定论,说我们都要尽量去做女性向的项目。我的作品,与《延禧攻略》几乎是同时期的《天盛长歌》市场表现欠佳,更加证明了男性向的东西目前不吃香。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男性观众愿意看比较以故事为核心的东西,但他看完之后不爱分享,可是女性观众看完一定是乐于分享的。我也有成功的例子——《我的前半生》大获成功,什么呢?因为是女性向的题材,女性会把自己对号入座讨论得不亦乐乎。

沈严老师与第三期工作坊学员合影

这是市场目前的状况,平台更希望看到这些作品,而演员也乐于去演这些作品。你们这两年要想赚钱、要想进入市场的话,确实写人物要比写故事会容易出头。如果你们希望把故事完成再带出人物的话,可以,但是成功率相对较低。所以你们可以看一下性价比,考虑一下怎么做会更加合适一些。

“手把手磨坊”导师寄语

编剧必须要知道你写的这个故事跟你的关系,一定要把它挖得特别透彻。可能你20岁写的故事跟你那个时候的世界观和态度有关,到了30岁、40岁会发生变化。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自我追寻,否则你只能写出来一些有形无神的东西。扒片子还是挺重要,但最重要的不是扒片子的量,而是你要找到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某个片子,你要把那个共鸣的点挖出来,然后再根植到自己的土壤里面长成自己的东西。

——顾小白

我的第一点感受是:不要老是谈、不要老是看,写就对了。不管你写的多烂或多好,一直保持写就是进步,所以要永远写下去。第二个感受是要保护好颈椎,我觉得大家还是要运动,不要老是伏案。第三,我听说身边编剧得抑郁率的概率非常高,所以不管是购物、旅行、还是恋爱也好,大家尽量找到自己的情绪出口,千万不要得抑郁症。

——陈舒

手把手导师与学员分享创作经验

表达非常重要,但是技艺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真实的故事,还要把它电影化,技巧和方法能够把故事的细节带向观众。我一开始不在乎技巧,现在慢慢去磨炼自己的技艺,在这个过程中我不认为自己失去了自己的表达,相反我觉得技巧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理解我最想说的话。而且确实要踏踏实实地写个五年、十年,技巧才能慢慢成为你下笔以后的一种本能。

——秦海燕

其实每个作者在写你自己故事的时候,都在做自我表达,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心里真正的所感所想表达出来的话,你可以不写。此外,还要把自己推出去,去丰富自己的人生。有些故事不是我们在家里面就能想出来的,要走出去,多看到一些人,体会他们的痛苦。你没有丰富自己人生这一步,你就写不出实际有情感边界的东西

——黄海

“手把手磨坊”导师学员交流环节

在我们比较年少的时候,我们都比较喜欢自己去想故事,去想象生活是怎么样的,其实我们可以去发现身边真实的故事。我之前一直写古装剧,它是一个纯想象的东西,直到2018年我开始做原创,我发现原来一些真实发生的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故事更加具有生命力。所以希望大家在不忘创作初心的同时,多去关注你的生活。我是觉得编剧是可以写一辈子的职业,你的生活会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一定不要浪费掉了。

——饶俊

中国不需要那么多安哲罗普洛斯,中国需要正常的电影,需要结构对的类型片。很多人想当编剧是因为这个职业好像很文艺,但是走进去以后你会发现编剧是个技术活。如果你未来要做职业编剧,一定要跟正规大组从头到尾走一遍,你会发现编剧不是一个写小说的职业,它是工作台本,有很多技术性的东西,文学表达只是其中一部分。

——刘殷实

手把手导师与第三期工作坊学员合影

雷志龙:不要有“编剧廉价的自尊”

作品是编剧唯一的脸

作品是编剧唯一的脸,如果说我们的作品不好我们就没有脸。所以说为了我们的脸还是不要接快活,不要觉得自己是天才。很多问题都隐藏在剧本之后,我们以为故事顺了剧本就没问题。但其实从导演的角度或者从演员的角度还会有很多问题。

我们不要有“编剧廉价的自尊”,所谓“编剧廉价的自尊”,就是说我写的剧本一个字都不能改。如果人家提的意见是对的,我觉得应该虚心接受。因为编剧其实是整个环的一个初始阶段,说白了电影剧本就是一个戏的使用说明书,所有部门要通过看剧本执行工作,所以我觉得调整剧本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雷志龙老师与工作坊学员作主题分享

我认为编剧得多了解生活。编剧的本质是写人,不光写自己内心世界,它要写这个人世间的事情。我前两天才总结出来的规律,我可能就是跟生活搏斗过,被生活天天打趴下,然后打着打着就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觉得编剧最好可以多去生活,多去体验悲欢离合,而且同时要及时抽身出来。编剧有一个特权:我可以抽身出来看我自己

在我们生存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也建议大家多写舞台剧。写话剧相对钱比较少,大家相对比较纯粹,这个东西对于我们练笔是绝对是有好处的。我觉得写剧本是这样,给你的镣铐越具体,对创作反而越有帮助。比如说《无名之辈》里面有一个很强的限制就是两个劫匪跟患者不能出房间,这是舞台剧的做法,其实很好写。你们有时间练笔的话可以给自己出这样的题目,包括每年乌镇戏剧节有一个剧本征集,每年会出具体的题目,你可以拿来练习。我觉得故事的本质是用小切口写大的事情,越大的母题越要找小切口,话剧就是可以锤炼从小切口讲大故事的方法

雷志龙老师与第三期工作坊学员合影

我写剧本习惯先想主题,我要先把那一句话找到,对于我来说最主要是这句话,因为结构、故事线都要服务于你的最高目标。任何电影最高目标不会超过两句话,甚至就应该是很准确一句话,如果说你500字都写不明白,你还讲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一定出问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