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一些东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懂得”人生人性……这就是通透。 活得通透:就是不要一些虚荣与热闹 文摄:罗西
谁对我好,谁对我不好,一眼就可以辨认;至于虚情假意的功利或者逢场作戏的客套,稍一靠近就明白了。 有时我只是懒得要答案,而不是真的被忽悠了。 特别是中年后,感情这个事,友情或爱情,懒得马虎或含蓄,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要,不抱这样幻想与犹豫:也许还有用呢! 到了这个年龄,合得来的朋友就继续吃喝玩乐或者神交倾心,合不来就冷处理或者拉黑。 说是铁石心肠也好,说是爱憎分明也好,一颗明白的心,是有些残忍。 曾有位很热心的生意人,同龄,主动开车到我楼下邀约我去一些地方拍照,绝对好意,当然,他也需要有个稍微高级的伴玩,比如我,还可以帮他拍照。 但是接触几次,一路上他总是搭讪各种异性,最烦人的是他需要甚至用英文逼我配合说一些好话或者有违我良心的话,很不愉快,显然与我三观不合,而且在公共场合,总是目中无人大声说话,稍不留神就暴露他的强势作风…… 在最近一次他的朋友聚会上,是因为他一而再邀请,我放弃了一个会议,赴约,觉得盛情难却。 大家喝茶聊天时,我在离他们较远的一个桌子上拍他们,因为是拍鸟的镜头,必须远处拍。这时,他突然要与大家合影,发现我不在身边,居然脱口而出一句话:“照相的跑哪里去了!” “照相的”?我是你请来的朋友、客人,有没有搞错?我不是照相的,如果是照相的,你要付费的。 我是很生气,那一瞬间。 不过,几秒后我就平静了,我更愿意只是个“照相的”,而不是他的朋友。 慢慢我就疏远了他的热情。客观公正地说,也许他只是情急之下的无心之过,有点小小的失礼,但我还是不愿意与他走得太近。 中年人交友就是挑剔,容不得一粒沙子,因为不想为难自己委屈自己,因为见多了。 与人为善,却保有独立人格。 有情有义,也不委曲求全。
这就自然引到了关于“通透”的第二个观点: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活得通透,无非是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需求,理解自己的所要与不要。 说“是”是礼貌,说“不”是关乎原则。 不要那些虚荣,不要那些热闹,不要那些太装的浮夸、应酬。 如果因此孤独、落魄,也是自己要的。 我知道每时每刻保持真实或者纯真很难,但是尽量做个诚实的自己,不自欺欺人,也不追求大家狂热的东西,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长处,也原谅自己的短处。 不装,也许因此会失去一些东西,可是相对于保留的那些珍贵,你就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 比如我就不是“当官”的料,我爱自由,甚至有些散漫,怎么可能会去挤那条路。 是的,我羡慕有权人“办事更方便”,但是,特权的背后其实是“被施舍”。 现实里,有权的大部分活得更滋润,这毋庸讳言,也不说葡萄的酸。 但是,我真得就没有这个命与心,那就算了。 有时圈外人叫我“黄主任”,我浑身难受,估计人家是把“主编”混同于“主任”。 我更适合与世无争地表达自己释放自己较擅长的那一面。 糊里糊涂也快过一辈子了,不风光,倒也自在,而且运气都不错。 也有求人的时候,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我做我自己的,做好了,好事也基本是水到渠成。 读大学时候,有个我喜欢的人,送我这4个字“水到渠成”。 我觉得这4个字是我的个人真理。
目标清楚,所求清楚,不要的也清楚。 那就追求吧,去做吧。 这就是关于“通透”的第三个观点: 有所追求,有所选择,明白进退的分寸,想赢但是也不怕输。 前面两点似乎只讲个性、尊严、锋芒,其实“通透”更多的是一种光芒,是一种温柔的智慧,有了前面的棱角铺垫,才有后面的温柔以待,这就是分寸感。 通透的人不仅活得明白,还要幸福,起码是自在的。 人生的主旋律,往往不是胜利与失败,更多的是妥协。 很多妥协是在心里与自己说和,然后,变得宽仁、悲悯。 我们常常只扮演冲锋车的角色,听着一种主观浩荡的号角,即固执己见;一个智慧之人,应该是侦察兵,客观地看待对手、敌人、战地,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胜利。很多时候失败只是自己左脚绊右脚。 有自知之明,然后才谅解他人。 不为难他人,更不为难自己。 有个熟人,单身,一直单身,快50岁了。如果有八卦新闻说,某某女星被家暴,某某女星离婚了,那天她会特别兴奋,到处找人攻击男人可怕,婚姻可怕…… 这就不对了,没活明白,也没有宽大处理自己的选择。 我们可以单身可以离婚也可以结婚,但是不会否认爱情的妙、婚姻的暖。 我选择,是听我心的,别无选择是听命的,我知道这不全对,更不会是完美,但是可以接受,并且接受其缺陷。 “太过成熟和不成熟那都是致命伤,它们势必有一日会毙命于你自以为的老派干练和天真烂漫。”而通透,就是成熟而天真,水陆双用。 “看清”一些东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懂得”人生人性……这就是通透。 (若喜欢此文,欢迎点击下面红色框,即可打赏,哪怕1元也是100分的支持。万分感谢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