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炒菜锅也能淬火吗?所谓“开锅”又是什么鬼?

 A果 2019-01-27

前两天

小编看了一个养锅护锅的视频

里面讲了讲家里买到的新锅

需要怎样“开锅”

正当小编在“勤奋学习”的时候

一条弹幕吸引了我的注意▼

烧锅居然出现了“淬火”

这么神奇吗


更有甚者居然出现了“表面淬火”▼


我看到了

在家中“自助炼钢”的新时代

正在向我招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这几个弹幕“一知半解”的概念

01

淬火

淬火的定义是: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奥氏体化”

所谓奥氏体化

当然是整体组织变成了奥氏体

就是下图这个▼

片状珠光体组织形貌▲

简单来说,铁素体周围的碳(碳化物)

全都跑到了铁素体中,均匀扩散

形成了“碳在铁中的固溶体

(可以理解为固体状的“溶液”)

“适当方式”

原则上来讲

只要冷却的速度大于“临界速度”

最后得到马氏体组织

都属于“适当方式”

所以淬火的工艺细分下来多种多样

得到的产品性能各异

临界冷却速度:

钢件进行冷却后刚好得到的组织只含马氏体(及少部分未能转变的奥氏体),此种情况下的冷却速度即为临界冷却速度

速度大于等于临界冷却速度称为淬火

即红线以左▼

淬火冷却速度过慢碰到“鼻尖”即会得到马氏体以外的组织(珠光体/贝氏体),所以要“绕到”阴影部分之前


02

表面淬火

仅使钢铁工件的表面得到淬火的一种表面热处理工艺。

根据加热方法不同,可分为感应淬火、火焰淬火、电接触淬火、电解液淬火等。

 利用快速加热的方法

使工件表层奥氏体化

 在热量尚未大量传到内部时

立即淬冷使表层转变为马氏体

心部组织基本不变

由于表面因为骤冷组织形状变化

积累了大量内应力

所以一般还需低温回火来消除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可以提高

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同时保留心部较高的韧性

常用于轴类、齿轮类等零件

以(视频中的)炒菜锅的厚度

以及家用燃气灶的火焰温度

(理论最高温度1500-1700°C)

很难将“开锅”这个行为

定义为表面淬火


那么......问题来了

“开锅”究竟是什么操作?


“开锅”,是一种老百姓俗称的叫法。将新买的铸铁、熟铁锅出于防生锈除表面杂质、以及炒菜不粘锅的目的,以各种方式进行“开锅”,以便于使用和保养。

根据网络上搜索到的

五花八门的各家方法

我们来概括一下“开锅”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

洗锅之后大火加热 

目的:分离铁锅出厂时涂上的防锈涂层,此防锈层非“不粘锅”等锅具的特殊涂层,不可食用。

第二步

用清洁剂清洗锅内残余涂层

推测:铁锅受热不足以达到临界温度,没有大范围组织变化,并不涉及“淬火”。

第三步

大火加热将锅烧至蓝灰色

推测:铁锅表面高温氧化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氧化膜,生成防锈层防锈。

第四步

向锅中倒入油

推测:用油填平锅内微小缝隙,表面形成油膜,用以隔水隔氧,并使锅“不粘”。

这就是铸铁、熟铁锅的开锅方式

补充:

顾名思义,铸铁含碳量较高(含碳量在2%以上的铁碳合金),铸铁锅表面较粗糙,硬度高,韧性差,导热性差;而熟铁含碳量很低(含碳量在0.02%以下),熟铁锅表面较光滑,易生锈,导热性好,韧性良好


热处理是一门很“神奇”的学问

不同温度、不同成分、不同速度

最后得到的产品性能各异

钢铁行业与生活息息相关

希望更多的人对材料热处理有所了解

End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