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惟视资讯】新年涨新知识:近视性黄斑变性最新分类方法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1-27

编者按:

近视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高发眼病,而病理性近视,则像一颗藏在眼后的不定时炸弹,冷不丁的给你的眼睛一记重磅打击。病理性近视常伴随视网膜变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眼病,而近视性黄斑变性则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目前对近视性黄斑变性的分类并不能系统地解释黄斑变性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我们亟需一个更全面的分类系统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归纳这种疾病。最近发表在Progress in Retina and Eye Research 的一篇综述,提出了近视性黄斑变性的新分类,完美地解决了这一困扰。


现有分类方法存在局限性


文中提议将近视性黄斑变性定义为: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过长的眼轴和/或后巩膜葡萄肿是近视性黄斑变性的主要因素,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目前现有的分类方法,是将近视性黄斑变性为三大类,包括:

A:萎缩性黄斑变性

B: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

C:牵拉性黄斑变性


但每一类都不是独立的,可同时合并存在,因此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分类作用。


ATN新分类出炉!


文中提出新分类的三个关键词:萎缩(atrophy:A),牵拉(traction:T),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N),简称ATN分类法。根据萎缩的程度分为A0-A4,牵拉程度分为T0-T5,新生血管程度分为N0-N2。具体分类可详见下表。


表:近视性黄斑变性ATN分类


举个“栗子”


患者a:高度近视,眼底照相可见漆裂纹,OCT可见视网膜内外层劈裂,按照ATN分类为: A1T2N1。

患者b:高度近视,眼底照相见弥散性萎缩、轻微黄斑中心凹出血,OCT见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按照ATN分类为A2T0N2a。

患者c:高度近视,眼底照相见豹纹状眼底,OCT未见牵拉及其他病变,按照ATN分类为:A1T0N0。


图:3个患者的眼底照相及OCT结果


结论


近视性黄斑变性ATN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黄斑变性的部位、程度,并能更好的追踪、掌握疾病的变化。ATN分类必将成为眼科医生的又一门利器,新的一年,披荆斩棘,所向无前。

原文链接:

https://www.ncbi.nlm./pubmed/?term=Myopic+maculopathy%3A+Current+status+and+proposal+for+a+new+classification+and+grading+system+%28ATN%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