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成茂父子创出无锡清水油面筋名牌——无锡油面筋传奇(6)

 无奈静思 2019-01-28


无锡清水油面筋在清朝咸丰年间由名叫锡度的厨师创出后,一般人并不能分不清著浆油面筋与清水油面筋的区别,本地人只知道哪家油面筋好吃就到哪家买。但清水油面筋用料纯,成本高,制作方法更繁杂,这样价格比著浆油面筋要贵。同时,它的外形却反而没有著浆油面筋光滑好看。所以当时一般外地人买回去的大多数是著浆油面筋,吃了往往还要喊上当。



为数不多的清水油面筋作坊在与著浆油面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其命运令人担忧。清朝咸丰末年(公元1861年),无锡北门外笆斗弄口有家马成茂面筋店,规模不大,但其清水油面筋质量很好,由于经不起同业倾轧,行将倒闭。



马老板有个儿子叫马乔沅,是个读书人,在上海见过世面,很有商业头脑。为了使小店起死回生,他叫父亲做了块“无锡名产清水油面筋”的大招牌,挂在门口,还在锡沪等地的报纸上广为宣传,这样一来,销路果然大增,外地人专门寻来购买,其他商人也都随机应变,不久无锡城里就到处挂起清水油面筋的招牌。当时清水油面筋按只出售,每10只用茭白壳串成一串。或者装在菱形竹篓里,小篓装50只,大篓装100只。



用无锡清水油面筋做菜,最简单、最家常、同时也是最好吃的一种做法就是肉酿面筋。过去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烧这只菜。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肉酿面筋已成为家庭平时的普通菜肴,特别是单位食堂和饭店快餐,更是常年供应此菜。




肉酿面筋的制法,是挑选外形圆滑完整的清水油面筋,将猪肉剁成末,配上盐、酱油、白糖、黄酒、味精和少许葱姜拌匀,将油面筋挖一小洞,塞进肉馅,上锅加清水和黄酒、酱油、白糖等调料,旺火烧开后文火慢烧至熟透,再用菱粉着芡,淋上少许麻油即可。肉酿面筋的特点是:外观红金色,咸甜适中,肥而不腻,鲜香味浓,四季皆宜。现在无锡又研制出真空包装的肉酿面筋,保质期更长,便于携带,畅销国内外。(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