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张楚”是起义者陈胜建立的政权,其本来意思是“张大楚国”。帛书中的五星行度和另一种古佚书的干支表,具列秦及汉初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其间只有张楚的年号,却无秦二世年号。很显然,在汉初百姓心中,相比于秦二世的秦朝,张楚政权实际具有更为正统的地位。 著名学者田余庆在论文《说张楚》中认为,在汉朝人心中,张楚政权是夹在秦朝与汉朝之间的正统王朝,其意义毋庸置疑。 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一路摧枯拉朽,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然而在消灭楚国时,秦军却碰上了硬钉子。20万秦军遭到项燕和叛变的旧秦宰相昌平君的夹击,损失极为惨重。其后,秦王嬴政命老将王翦率60万伐楚,经过数年的拉锯,秦军才最终“耗死”了楚军,歼灭了楚国。 楚国虽然灭亡了,但楚人对秦朝仍具有十足的威胁。楚国地大物博,一场战役根本无法消灭楚国的残余势力。对于秦始皇来说,楚地也是最棘手的地区。 此外,秦始皇还釜底抽薪,将楚地大贵族屈、昭、景等五族迁往咸阳,想化楚地暴乱于无形。然而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消弭了贵族们的反叛,却制止不了楚地平民的起义。和楚国贵族一样,楚国普通百姓也极端仇恨秦国,举国皆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最终,楚人陈胜吴广举义于大泽乡,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反秦暴动。 在反秦战争中,楚国发挥了中心作用。首先,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并派兵四面出击,迅速恢复了六国。相比于其他五国,楚国在灭秦方面最为积极。当时六国复兴,齐、燕、赵、魏、韩等五国皆保境自守,西进灭秦谈都不谈。然而陈胜却命周文为将,一路突破函谷关,距离秦都咸阳仅几十里,这是旧六国从没有做到的。 因此,陈胜被复兴的六国视为盟主,楚国也成了反秦的核心。之后,陈胜被章邯击败,张楚政权灭亡,但楚国并未灭。很快,楚地的反抗力量全部汇聚于项梁、项羽叔侄手下。随后,项梁扶植旧楚怀王之孙——放羊娃熊心为王。天下正统从陈胜转向了熊心。 随后,项梁败死,楚国大受挫折。楚怀王熊心取代项氏(没错,熊心也被当时的楚人立为楚怀王),暂时掌权,他发布命令——“先入咸阳者王之”。也就是说,谁先灭秦,谁就可以当秦王。这个约定不仅对楚人有效,对其他五国人同样有效。 之后,项羽北上救赵,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其他各国诸侯军全部受项羽节制。由此,楚人正式统领六国。其后,楚人刘邦率部西进,一路过关斩将,从武关进入关中,完成了灭秦大业。“亡秦必楚”的预言,就这样实现了。 由于项羽在灭秦方面功劳最大,因此他自封为西楚霸王,成为18路诸侯之首,而具有正统地位的楚怀王却被项羽架空,被封为“义帝”。由此,楚怀王尴尬地加冕中国第三位“皇帝”,成为名义上的天下之主。 然而,项羽却指使英布杀害了熊心,使得楚国的正统地位落在了项羽手中。熊心死后,汉王刘邦以此为借口起兵伐楚,最终用了三年时间,击败了西楚,建立一统天下的汉朝。汉朝是以楚人为骨,以秦人为肉的王朝,秦与楚斗了几百年,最终却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最强大的王朝之一。而项羽的正统地位又落到了刘邦身上。从陈胜到刘邦,楚是一脉相承的。 至少在汉初,汉人是绝对承认楚国正统地位的。《史记·陈涉世家》谓“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陈胜守冢之数优于秦始皇及其他六国君长,表明汉高祖特重张楚法统的政治态度。 此外司马迁还在《秦楚之际月表》中提出的:
所谓三擅, 指张楚、项氏( 含楚怀王)、汉朝。其实, 三擅皆楚,只不过最后一“擅”,是披着秦皮的楚人——刘邦所建立的汉朝。 然而到了汉朝末年,汉人逐渐不将陈胜的陈胜视为正统,在《汉书》中,陈胜和项羽同入列传。而在《史记》中,项羽入了帝王才能进的本纪,而陈胜被列入诸侯才可进入的世家。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变化,是因为汉朝中央久居秦朝故地——关中,楚人的气质逐步消退,秦人的后裔占据朝廷,汉朝君臣对楚国产生了陌生感,不再将之视为正统。而且陈胜造反者的身份,实在“反动”与政治不正确。 就这样,楚朝被有意忽视,隐藏于秦朝与汉朝之间,成了一个失落的王朝。若非马王堆帛书出土,我们自然不会知道,其实汉初人士皆将楚视为秦之后的正统朝代。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田余庆:《说张楚》 李开元:《秦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