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访老拳师/武术研究者李老先生 龙城飞将

 天地虚怀xia 2019-01-28

拜访老拳师/武术研究者李老先生 <wbr> <wbr>龙城飞将

春节过后,我踏上了赴天津的行程。此次去天津,一是为了传拳,给一位有缘的武术爱好者传拳上门传拳,一对一。二是去拜访一位老拳师,武术研究者,李老先生。

我与李老先生神交已久。我读过他的武术学著作,赞同他的许多观点,在博客上也经常有交流。我的两篇博文谈到与李老相关的内容。其一是《七整八整话太极》,其二是《真八卦与假八卦》。

我很佩服李老,他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的传统武术,反对讲空话、讲神话、讲霸气话、话假话的假武术,提倡讲真话,实事求是的真武术。

李老很早就邀请我交流内功方面的真东西。我很感谢老先生的盛情,一直在找这机会。今年回到太原过年,年后返回深圳前专程到天津来拜访李老。元宵节这天上午十点多,我们到了天津塘沽李老约好的地方,上海道小学门口。

心有灵犀一点通,用来描述武术上的交往佳话再合适不过了。李老接到电话后出来接我们。不一会,李老从远处过来。李老和我隔着老远就互相认了出来,虽然距离较远,还看不清彼此的脸,但已经是神交已久了。八十多岁的李老匆匆走来,步履轻快。当我们两双手握在一起时,感到李老不像这么高龄,只见他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皮肤富有弹性。

李老毫无保留地与我交流他的武学观点。他特别指出,研究武术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武术,首先要给武术下定义。当然初始的定义不一定很完善,但有总比没有好,以后可以在研究中一步步完善,这正是科学界一般的通行的方法。没有明确的定义,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就不会有共识,研究就无法有序地进行下去,就只能停顿在猜测的阶段。

李老对武术的定义无疑是正确的。他指出,武术是技术,是实战的技术,不是艺术,不是用来表演的。武术是古代用来定国的单兵作战的技术。古代集体作战的技术称为阵法。武术实质上是训练劲力,有效地运动用劲力。

讲到武术,不能不讲中国传统武术特有的内功。李老正确地指出,内功是意气力三要素相结合的功夫。意到、气到、力到,是内功的本质。

接下来,必然要谈什么是力?李老给出了令我感到新鲜的描述:人是血肉之躯,说到根上,武术运动乃是人体运动。《运动解剖学》指出,血液携带能量进入肌肉纤维,肌肉工作,将血液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牽动骨骼运动。所以我们应当应用与人的肌肉相关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当代科学解密和研究中国武术並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现在已经21世纪了,再也不能停留在阴陽、五行、八卦、九宫这样的水平上了!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人在运动时服从人体科学各专业学科所提示的规律,不应当再停留在所谓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顺七星八卦九宫解释万物这种低级的预测层次了。事实上,人在运动时受到主动肌和对抗肌互相伸缩牵制,从而决定了人的胳膊臂膀把力送到哪个点上。我们龙城内家拳根据以上科学的原理,结合古典拳论,加上不断地在练拳及与人交流时的实践,印证了上述原理,从而系统地在龙城飞将的博文中阐释了这样的原理。

李老的武术学说以“系统论”思维,以肌肉工作为原点,应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积分》、《微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刚体运动学》等当代科学,解密、研究中国武术的运动规律所作的学问,是研究通解天下武术之学问。这些原理,我们龙城内家拳都是同意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研究人体运动的化学学科解决肌肉工作,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构能的问题。而研究人体运动的结构力学则解决在其它既定条件下如何发挥出最大的力的传导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研究内劲无非是在系统要素存在的情况下寻找它最佳组合状态。从力学的角度,学习掌握内劲就是在改变用力习惯。从肌肉的角度,太极拳内劲的方式是“用意不用力”,就是调动我们平时不用的第二肌肉系统做功,却要让平时用得较多的产生僵劲的第一肌肉系统不做功。从结构的角度,就是通过第二肌肉系统调整人体在运动时的结构,使之传导能力最大。

有许多学科,由于研究者所使用方法不同,观点不同,形成了许多学术流派。武术学的研究也是那样,有许多学派,例如,萇乃周武术学、王芗斋拳学……,李贤康武术学是其中的一支,当然,龙城内家拳——企鹅步核心技术也是其中一支。近年国内研究这些武术问题并不深入,多数没有进入到科学的境界。一些老拳师叙述拳的原理多停留在用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周易八卦、阴阳太极等笼统地解释一切,缺乏科学的研究。而一些专业的体育和武术研究机构引进国外的人体运动研究,本来是令人欣喜的一面。但他们却失之于强调局部,失之于对系统整体的研究运用的缺失。为此,龙城内家拳找到了内劲的本质,这就是神意气力的高度结合,练习的方法就轻柔灵整,检验的标准也是轻柔灵整。

武术研究终究要涉及到力学效果,李老认为对抗肌和主动肌共同收缩时,关节就被固定,当全身关节被固定后,这样的间架结构就可以用力学方法来处理了。这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值得中国进行武学研究的人们注意。这样看来,所谓“不能用科学解释中国传统武术”论点是多么地粗浅低俗。

李老先生的认知是高层次的,科学的,理性的。他有这样的认知,与他曾加入到一个高规格的研究团队有关。国内的武术科研问题缘起很早。80年代,国家武术研究院就提出要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研究武术。当时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全国开展了武术的“挖掘和整埋工作”,为以后深入开展研究作准备。此后,国家武术管理中心每年都把武术科研列为工作计划。就在那个时候,李老的老师卢正文先生会同武术名家赵道新先生创建了武术原理会,牌子挂在在天津市塘沽区青少年宫。下设理论研究组,卢老师和赵老师分别任正副组长,其余三位组员分别是天津大学冶金学院教授佘上安,七院七0七所髙级工程师卢殿英,后来评为髙级工程师的李贤康。在此,我们龙城内家拳也向国内有关的体育院校、武术研究机构喊话,龙城内家拳提示的不仅仅是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不仅仅是内家拳运动规律,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武术的运动规律,不仅仅是包括中外武术在内的武术的运动规律,而是整个体育训练的规律,甚至是音乐舞蹈领域的运动规律。希望这些高级机构的专家教授博士们与我们联合进行研究,以提高国人的运动养生水平,以提高国内体育竞技领域的竞技能力。这种喊话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今后还将要持续下去。

李老之所以能够加入这么高规格的研究团队,产生这么高度的认识,与他的知识背景、习武经历有关。他1952年学习潭腿开手,1953年在上海的复兴公园学习杨氏太极,年底又学习马鸿亮老师的少林拳、地躺拳。1958年到大连读大学,专业是遠洋航海,这又为他后来的武学研究打下了工科的基础。1960年参军,到天津后又学河北形意拳、燕青拳。1963年返回大连,又学习了螳螂拳。1968年分配到天津塘沽工作,师从大槍杨月波老师学习散槍,师从卢正文老师学宋氏形意和肖派八卦,向亦师亦友肖老师学习了张派八卦、吴式太极。

李老先生还为我们介绍了“吴鉴泉陽易经筋”和“宋世荣阴易经筋”,让我们摸他身上,体会陽易经筋肉动骨不动,陰易经筋则是骨动肉不动的现象。李老还为我们解释和演示了“乱环诀”功夫和“吳殳园机”的衍化。这些都是与现在流行的武学理念与方法极不相同的传统方法,值得人们去挖掘。

一个习武人让另一习武人在他身上模,这是多大的信仼啊!十分感谢李老对我们的信任。在我的武学教学生涯中,我从不让人摸我的身上,也从不去摸学员的身体。当然,我这样做不是出于保守,而是武学思想与理念上的差别使然。

我们的交流是愉快的、坦承的、毫无保留的,双方都期待再次相会,作更深入细致的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