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年代:辽统和二年(984年);建筑类型:木构楼阁;保住级别:1961首批国保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西大街,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1930年代,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始建于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一说始建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万历、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维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
独乐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和观音阁。两者均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现存辽代建筑中最早。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由于台基低矮,斗拱雄大,出檐深远,而脊端鸱尾形制成遒劲,给人以庄严稳固的感觉;梁架为露明造。 观音阁高23米,是一座三层的木构楼阁,其中第二层是暗层,外观是两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使用了24种不同的斗拱榫接。
独乐寺观音阁被公认为辽代建筑的代表作,两座建筑内的数尊塑像也是与建筑同时的作品(历代均有维修)。梁思成曾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山门部
独乐寺山门,亦建于辽代。较其它佛寺山门,显得非同凡响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上悬挂的“独乐寺”匾额相传是明代官吏严嵩所题。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是辽代彩塑珍品。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独乐寺山门单檐庑殿顶,进深四椽,不用普拍方,阑额至柱相交出头。柱头铺作五铺作双抄,令栱承橑檐槫,补间铺作每间一朵,五铺作双抄,无耍头,不用令栱,替木承橑檐槫,前后檐补间铺作大枓悬空,下面的侏儒柱应该是遮在了栱眼壁内,两山仍保留侏儒柱外露。转角铺作使用抹角栱。
山门内梁架四椽屋分心用三柱,四椽桴伸出檐外为耍头,补间铺作里转四跳华栱抵下平槫
山门鸱尾:与唐代建筑类似,都是同一种鹞鹰动物。 到了元明清时代,鸱尾(或鸱吻)则变成了龙头,或者像兽一样的龙。鹞鹰传为龙子,长得有点像鸟,而后期的鸱吻则是龙。
观音阁全景部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正立面渲染图
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阁下檐上高悬“观音之阁”匾额,相传为唐代李白所写。观音阁高23米,木质,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观音阁看似只有两层,实为三层,在上下层之间还夹着一个用腰檐和平坐栏杆围绕着建成的暗层。
阁内有一座高达16.27米的观音菩萨像,是辽代泥塑艺术珍品,又是国内最大的观音塑像。观音阁四壁,绘着五彩缤纷的壁画,南墙大门两侧是四臂和三头六臂的明王像,北墙后门两侧和东、西墙画着十六罗汉。这些都是古代艺术中的精华。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观音阁前有月台,有花池两方,西池尚有古柏一株,这和梁思成1930年代考察看到的情况一样。
上层的匾额“观音之阁”。据梁思成说“颇似唐人笔法,阁字之下署‘太白’二字,其为后代所加无疑。朱桂辛先生则疑为李东阳书,而后人误为太白也”。
下层匾额“具足圆成”,乾隆御笔。 梁思成评曰,具足为佛家语,圆成则非佛家语,具足圆通更切。只是乾隆与梁公无法对话,论其短长。
观音阁楼顶部
独乐寺观音阁为歇山式顶。参见下图可看得更清晰:
正脊是双龙戏珠纹样。正脊的宝刹不完整。据图中形制,此刹当为明清时所施。相传每届除夕夜午之后,盘山舍利塔神灯,下降蓟城,先独乐而后诸刹。“神灯降临则庭中光芒射出,照耀全城”,称为“独乐晨灯”,是“蓟州八景”之一。
垂兽也是清式建筑中所没有的样式,似仙童骑于独角犀牛上,双手攀犀角。
观音阁斗拱部
三重楼斗拱,显得富丽堂皇
观音阁内外上下共有斗栱24种。山西应县木塔斗拱样式亦很多,于两者未做对比,存而不论
观音阁第一层檐下斗拱,柱头铺作七铺作四抄,明、次间补间位置有隐刻斗拱
西南角
底层西南角
底层南面
底层东南角
底层东面
平座柱头铺作六铺作三抄,补间铺作五铺作双抄,可见上层柱头抵栌枓,插柱造
二层柱头铺作七铺作双抄双昂,转角铺作使用了两层抹角栱,只在当心间使用了一朵补间铺作,五铺作双抄
二层正檐斗拱
二层后檐斗拱
阁内斗拱
阁内斗拱
观音阁外檐木构图示(图片制作:By Pegasus天马);下图为对比图示:
山西五台山大佛光寺,外檐的柱头铺作,斗栱及其他结构示意图。图片制作:By Pegasus天马
观音阁构造部
独乐寺观音阁剖面图
第一层转角部分,殿内用平闇,只能看到外露的明栿
通往二楼的木梯
高达两层的十一面观音和藻井,二层同样使用了平闇,可见部分不多,内部斗拱亦错落复杂。参见下图:
二层内部
辽塑部
形体高大的观音像,矗立在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向上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顶层覆斗形的八角藻井之中。观音像慈目低垂,面露微笑,亲近如在人间。为显示观音法力高强,塑造者在观音头顶上又塑出十个小观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观音”之称。观音的两侧侍立着两尊菩萨,面目丰润,姿态优美,和唐代仕女画一脉相承。
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局部(观音像为泥塑)·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