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本章,笔者看了先哲、今人太多解释:一是没用更接近老子的字词、二是解释没有逻辑,就句解句,文理实难服人,令人纠结不已。本章笔者采用帛书甲本的写法,完全推翻重来式的解读本章,使上下文逻辑完全通顺了。当然笔者必须是有理有据的。由于大家看的是通行本,我们仍然把这个商榷百出的通行本即王弼本列出供比照参考吧“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这个版本是后来的人包括今天的很多人误解的总根源------因为后人很多人是用王弼本来作解释的,王弼本本来就是解释本,如果据此解释,则王弼错后人一定错。如果采用更接近老子的楚简或帛书本,则王弼错后人就不一定错,就这个道理。言归正转哈: 在上一章,老子是在37章道经中最后一次整章讲大道的。从本章即第26章开始到道经结束,讲人道的。从本章开始直到道经结束于第37章共12章,笔者仔细通读各章、揣默、体悟,发现了一个主线:即从第26章到第37章共12章是有严密的逻辑联系的,而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在本章,我们先讲本章与第27章的内在逻辑联系: 在第26章(即本章),老子是讲人对内修炼的整体处事风格的,要重视支撑自己的那个根基、处事要沉静;在第27章,是讲人对内修炼的即要重视支撑你的根基、处事要沉静;在第27章是讲人对外修炼的即对人对物都要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每个物都是有用的。所谓人各有用,物尽其用,这正第27章讲的主旨; 有了这样一个内在的逻辑蓝图,就好比我们拿到了个寻宝图、航海图,理解“道经”接下来的第27章就有了个主线,就更好理解了。下面我们来理解一下第26章。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身体是一切的根本。说的就是什么是重,什么是轻。功名利禄是轻,身体安康是重。一个孩子考了个鸭蛋,因为鸭蛋一顿胖揍孩子,而不去从根本上去关心他是天天抖音、快手、美颜根本就没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学习,不从这个根子上、“重”上解决问题,“鸭蛋”之“轻”就还会发生。埋怨奖金发的太少,不去想想自己一年天天“吃鸡”、“王者荣耀”,心思根本从来没用在工作上过,这就是看重了奖金少这个“轻”的结果而没有从“是否努力尽责的工作”这个“重”的方面找原因,奖金不但会少,我看就连工作也不会有了。所以老子语重心长地启发我们“重为轻根(根基、根本),静为躁君(主宰、掌控、法宝)”直译的意思是说“沉稳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噪动的主宰克星”(是直译的,不完美,勉强放在这儿吧,后面给出完美的解读)。潜台词意思之一是当你轻率冲动的时候,一定要沉稳要稳住,噪动不安的时候,一定要沉静下来要安静。 当然这句涵义是相当丰富的,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为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呀这些名相的东西的时候而去做事的时候,要牢牢抓住根本的东西、根基的东西千万不能丢掉。比如再怎么努力工作一定要记得保重身体,做什么工作一定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胜任能力……。笔者的这种解释放在本章上下文看更合适,更接近老子本意。所以你看,其实这句解释起来涵义很多啊。特别要强调的是老子说的“重”是泛指的,“轻”也是泛指的。后面的“辎重”也是泛指的!正因为泛指,所以才对我们的启发更多,当然正因为泛指,被人偏离老子本意的解释也太多了,但没人能说出各句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也正是因为这句涵义丰富,所以这句看似非常简单的话,放在本章解释起来其实是最难的!不管怎么解释,老子这句话笔者以为它不是在论述一个呆板的观点,而是告诉我们处事的方法!是方法论。综合本章上下文的意思,笔者相对直译式地给出自己的理解: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主宰、掌控、法宝)”意思是说“支撑你的那些我称之为‘重’的根本的东西,是你追求那些我称之为‘轻’的浮华的东西的根基;好比沉着冷静是噪动不安的克星一样”。潜台词是说要真正重视那些根基的东西,牢牢地抓住与看护好这些根基的东西,你才好去追求功名利禄啊这些浮华名相(被老子称为“轻”)的东西。 说到这里,老子通过悟道的人来举例来论证它的这个处世之道,他说“是以君子(普通人中的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终日行(终日行:做事的意思)不离辎重”意思是说“你看聪明的人整天做啥事都牢牢守住而不远离这些支撑他的像辎重啊给养啊这些根基性的东西不放”。说完了这句话,老子觉得好像有点抽象,要更具像点,于是他想到了燕子!燕子为什么能住的舒舒服服的还能无忧地到处自由飞翔呢?正是因为它有舒舒服服安安全全的房舍上的窝呀!这些房舍上的窝正是燕子可以舒服安居还能到处自己飞翔的根基呀!这个窝正是老子说的一种“重”!,有了这个窝这个根基即“重”,燕子才能住的安逸、飞的洒脱!这里的安然居住、自由飞翔就是老子说的一种“轻”!有了这个逻辑,理解下一句就非常好理解了! 老子以燕子舒服安居还能无忧地自由飞翔这个事实来打了个比喻,进一步来佐证他“重为轻根”的“观点”。所以老子打比喻式地写道“唯(唯:只是因为,只是因为)有环官(“环”,环绕;官:查汉语释义,通“馆”。这里指房舍;环官:有围墙的房舍!),燕处则(就会)昭若(昭:明亮的、光明美好的;若:的样子; 昭若:很美好的样子)”意思是说“我们再来打个比喻吧,你看燕子这个动物,只是因为有老百姓的房舍这个我称之为‘重’的根基,它的生活处境就会看上去那么悠然自得、惬意美好呀(生活的悠然自得就是老子说的一种“轻”)”。写到这里,老子觉得论述的非常充分了!于是他对君王通过“君子”与“燕”的两个具像的“事物”启发到: “奈何万乘(万乘借指:天下一切)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意思是说“你看像大到聪明的人、小到燕子这样的动物尚且知道根基是多么的重要,怎么拥有天下一切的君王,怎么不明白我刚说的这个道理,只重视自己的享受却轻率地治理天下呢?”。注意,理解这句话,要理解反问句中老子想让君王“重”的是什么?“轻的是什么”?笔者以为老子是希望君王“以天下为重”而“以自己的享乐为轻(当然不是不重视自己身体健康的意思)”。老子真是恨铁不成钢啊。说完这句话,老子再次表达了它的观点即“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但为了强调,他正话反说“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意思是说“毕竟只一味地追求那些我称之为‘轻’的浮华名相的东西,你就会失去支撑你的那些我称之为‘重’的根基;这就好比你噪动不安就会丧失掉可以控制你噪动的沉着冷静这个法宝一样(言下之意就是,噪动会让你丧失理智)”。 所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完整的意思是说“支撑你的那些我称之为‘重’的根本的东西,是你追求那些我称之为‘轻’的浮华的东西的根基;好比沉着冷静是噪动不安的克星一样。你看聪明的人整天做啥事都牢牢守住而不远离这些支撑他的像辎重啊给养啊这些根基性的东西不放。我们再来打个比喻吧,你看燕子这个动物,只是因为有老百姓的房舍这个我称之为‘重’的根基,它的生活处境就会看上去那么悠然自得、惬意美好呀。你看像大到聪明的人、小到燕子这样的动物尚且知道根基是多么的重要,怎么拥有天下一切的君王,怎么不明白我刚说的这个道理,只重视自己的享受却轻率地治理天下呢?毕竟只一味地追求那些我称之为‘轻’的浮华名相的东西,你就会失去支撑你的那些我称之为‘重’的根基;这就好比你噪动不安就会丧失掉可以控制你噪动的沉着冷静这个法宝一样”。这个完整的意思中,为了理顺内在的逻辑关系,笔者加了连词、连句等。可以看到,本章是多么逻辑完整、思路清楚,提出观点,又是举例又是打比方,再将结论推及到君王的身上,启发君王,然后再强调结论,多么浑然一体的文章呀。笔者的这种解释与通常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但看上下文,看帛书本、看一些具体的字义,笔者觉得笔者如上的解释更接近于老子的本意,而且在逻辑上浑然一体,没有漏洞。 参悟国学,启迪智慧,滋养灵魂,温暖人生。晓钰是为理解,成其笔记,分享于缘者。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春秋曾子《礼记·大学》 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吕氏春秋·上农》 不乱于心 不困于情;不畏将来 不念过往;如此 安好 ——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易经坤卦《文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