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警惕心理压力:男子抱起陌生女孩从商场三楼扔下后再跳楼

 度麦心理 2019-01-29

广东商场内一男子先扔女孩再跳楼:警惕心理压力的反噬

 

 2019126日中午,广东佛山南海区一商场内发生一女孩和一男子先后坠楼的事件,相关视频迅速传播并引爆朋友圈儿。警方调查显示:该男子自称因经济压力大产生轻生念头,当日11时许独自在该商场三楼徘徊。12时许,见一小女孩从卫生间出来,遂抱起小女孩致其从三楼坠落到F1层,随后自己亦跳下楼去。目前,两人均无生命危险,该男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警方刑拘。

虽然事件中的两个人均无生命危险,但是,其恶劣程度却引发了广泛关注。既给节假日带着孩子外出的父母提了个醒,也让我们对心理压力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首先,在公共场合中,父母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尽可能让孩子在视线范围内活动,以免孩子因自身行为发生危险或出现类似上述案件中的意外情况。

其次,心理压力需要正确的应对或转化,但是,普通人对于心理压力的处理方式往往是压抑和控制。这种错误的处理方式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使本来能够正常应对或转化的心理压力被一再压缩后产生反噬,让我们因此而出现情绪或行为的失控。

这名男子自述因经济压力大产生轻生念头,才会在反复纠结后产生行为失控,连带伤害了无辜的小女孩。然而,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案件绝不是特例。生活中,任何处于压力状态中却无法对其进行正确应对或转化的人群,都有可能因压力过大导致失控,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的后果。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过许多因心理压力前来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他们的心理压力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甚至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后果却非常类似:来访者通常身心紧张,无法适应当前的工作或生活,并由于情绪和行为状态失控而影响甚至伤害到自己和周围的人。

确切地说,心理压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常态。因此,如何正确应对和转化心理压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实际上,心理压力本身并不会造成人的失衡状态,真正让人失衡、失控的是我们对待心理压力的方式。

既然无法摆脱,我们就要学会面对和转化。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先要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和特点,才能学会去面对和转化。

第一步:了解压力源

所有的心理压力都有压力源,也是是“心理压力来自哪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类,压力源可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生物性压力源主要来自个体的躯体创伤、疾病或者未被满足的生理需求,精神性压力源主要来自个体错误的认知结构、不良生活或情感体验以及个体内心的自我冲突和个性特点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环境与自身适应能力的差异。

第二步:了解压力的特点

小时候,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一句话: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而心理压力和困难一样,具有“欺软怕硬”的特点。这个“强”说的并不是“强制”或者“强迫”,而是内心的强大,其中包含了我们轻松面对压力的大心理素质和有效转化压力的个人能力。

因此,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生活压力,无论是社会压力还是家庭压力,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精神压力,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引发压力的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与态度以及应对方式。

能量守恒原理告诉我们:能量不会被消灭,只能被转化。

 

 而心理压力亦是如此。所谓“减压”,就是转化心理压力的过程。

所以——强者欣喜兴奋,迅速把心理压力转化为动力,并依靠这份力量走向成功;弱者则会担心恐惧,只想控制或逃避,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直到把他压垮,甚至导致他因崩溃而伤人伤己。

愿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成为心理压力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愿每个人都能有效转化心理压力,在“化心理压力为动力”的过程中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持续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