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同在山西却感觉和山西那么的格格不入?

 昵称535749 2019-01-29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文化地理(语言习俗饮食)方面,可不要把行政区划看得太重要。我国现代省界的划分,本来就是幅员辽阔所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各个省区的幅员放到世界上,都可以算作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国家了,这么大的规模,怎么可能完全实现域内文化的整齐划一?

更何况,像山西、福建、四川、陕西、甘肃这样的多山省份,域内被不同山脉区隔,自然地理的天然屏障在文化地理因素的形成时期阻隔了充分交融的可能,在大规模高速与高铁建设以前,怎么可能实现文化地理方面的充分融合?

别忘了,大规模基建带来的高速网与高铁网,也是本世纪初刚刚完成的。

500

山西大同

具体到山西省,不论是文化地理方面的语言、饮食、习俗,还是经济地理方面的人力、资本交流,还是自然地理方面的省内山脉关隘区隔,桑干河上游大同盆地(雁北)、滹沱河上游忻定盆地、汾河中游太原盆地、吕梁山区、晋东山区(太行)、漳河上游长治地区(北上党)、丹沁流域晋城盆地(南上党)、汾河下游临汾盆地(平阳)、涑水流域运城地区(河东)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代表所谓的【山西】。如果题主所谓的【山西】主要是指山西中部地区之面貌的话,那么晋东南两地与晋南两地也会被这个标准所筛掉,而显得不那么【山西】。

简言之,吕梁山区在某种程度上与陕北更加相似,晋东南地区则与冀南、豫北有所接近,晋南地区则与关中、豫西更加相仿,雁北地区则与呼包、张家口更加相似。能说它们都与【山西】格格不入么?显然不能,否则【山西】这个概念就被肢解到毫无意义了。我就这么说吧,省级概念是不能细化的,一旦你试图比较地级市层级的风土人情,就不能再用省级印象来了,比较的对象只能是同样的地级市或两三个地级市大小的区域,这样才有意义。

结合题主在备注里面把【内蒙印象】等同于区府所在的【呼包印象】来看,题主可能是把【太原晋中】视为【山西印象】了,这就是“症结”所在。

500

质言之,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省级行政区划来认识一片地区风貌的思路,是有问题的,是刻板而机械的,是脱离基层实际的。任何一片区域风土人情的形成,并不是行政区划这种顶层设计的结果,而是在每一个地理单元内部经由基层交融而形成的。与其去用一个模糊的【山西】来衡量【大同】像不像【山西】,还不如深入到大同所处地理单元的自然地形、风俗人情,来了解一个基于桑干河上游盆地而逐步团成的【雁北】文化区,去比较【雁北】与周边【呼包】、【忻定】、【张家口】等文化区的区别,这样方才是一个更符合文化地理实际的视角。

综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大同】与【山西】的格格不入与否,而在于【山西】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而笼统的,至少是无法细化到一项项文化地理因素上去苛求每一个山西省下辖市县去满足的。观者可能因为先去过山西的某个地方,便以那个地方为基准,建构了一个所谓的【山西印象】,然后试图拿这个印象来套在山西的其他地方,显然是不合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