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故乡各姓氏迁湘始祖梅子村千年之谜
2019-01-31 | 阅:  转:  |  分享 
  
(7)、经过到早禾市最近的崇道观了解过去祠庙情况,道长告知听说过早禾渡有过祠庙,后经查证在吉安府志及泰和县志均有记载。



泰和县志记载







(8)、泰和县志记载的宋代盛极山之祖,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癸丑宿早禾渡僧舍早禾渡城头渡可涉,早禾渡可斟。试问安用舟,春水三丈余。是维一都会,驵侩权征输。郁郁多大姓,儒冠颇诗书。以武断乡曲,旧俗小未除。厌嚣谢近市,斩绝得僧区。此地美水竹,林明见浴凫。相追啑菱藻,天乐非世娱。忆在田园日,放浪友禽鱼。今来长山邑,忍饥抚惸孤。出入部曲随,咳唾吏史趋。形骸束簪笏,可意一事无。谋生理未拙,仰愧拥肿樗。曲肱晴檐低,结网看蜘蛛。







6、梅子村(梅子坡):根据初步统计,仅在娄底、邵阳两市,就有12个姓氏在族谱中国记载有梅子村或梅子坡。

(1)、各族谱记载为:太和县早禾市(渡)梅子村,太和县丰城里早禾渡梅子坡金峰庙

如凌老二2013年在“湘省氏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中所言,另据宁乡《丁氏族谱》载迁徙原因: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值藩王李不遵约束,到吉州占夺圳上民舍一百八十里,民田三十万顷。居民尽数遣发湖南府县安插立业开垦。

据《田氏族谱》载,宋太祖召见湖南邵州路大牧蒋琼:“卿守邵州路,黎民何如?风俗何如?”琼奏曰:“臣守邵州之地,因唐时黄巢作乱,杀戳天下人民,绝灭烟火,骸骨盈野,地僻人稀,无民耕种,是以无功。”太祖诏曰:“朕都城内外,或者将江西太和圳上一坊,不拘李姓张姓,五丁抽二,三丁抽一”。“蒋琼领旨,回太和(唐代将泰和改为太和)将圳上田家二百七十余户移居湖南各都府”。从中可以看出,在五代十国和宋代初,圳上也可能曾经为县下一级行政区域。

又如新化鹅塘陈氏族谱记载,始祖伯万公,字顶一,号金峰,原籍江西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唐庄宗同光2年(后唐时期公元924年)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携子元和、亨和、利和及孙子多人由湖北沔阳经潭州湘乡至邵阳高平县太阳三都,驻军横阳寨(今西河镇鹅塘),卜居于此。泰和县儒衡乡,在泰和县明清时期没有儒衡乡。所以各族在族谱记载中有的用五代十国时地名,有的用宋代的地名,有的用明清时地名(明朝补修族谱),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元代以前官方地名资料。

但从圳上在各族谱中的排序位置来看,圳上普遍处于村之后,绝大部分应该是指溪水或田间沟癸丑宿早禾渡僧舍早禾渡郁郁多大姓,儒冠颇诗书。

经过与刘襄黄老人一起查看现场,他根据早和市老人传说认为的梅子村在现井冈山大道牛吼河老桥西侧桥头公路上坡段的路基西侧。当时我们考察认为在公路两侧都有可能。因为现在使用的井冈山大道牛吼河老桥为1970年左右修建,1958年建成的S321泰井公路跨牛吼河桥,在现井冈山大道牛吼河老桥上游(南面)约30米处,现仍然可以看到河中的桥墩。1958年修路时受施工机具和费用所限制,S321泰井公路建设时该段应该是在原古道上修建,从地形上看,该古道是一个自然坡,海拔高低差有20米左右,结合隘前村得名来源,可能这一片古时候梅树多,旁边的村子就叫梅子村。也可能由于梅子村的存在,这一小片叫梅子坡。作为渡口,梅子坡居高靠山临水应属于官方住守要塞,梅子村就可能在原古道上坡段的起点两侧靠近牛吼河。



(7)、在上述各族谱记载中较多的族谱提到了圳上及圳塘上,现水西村有来自西北方向的一条溪水,在现早禾渡转湾处汇入牛吼河,这条溪水上游了灌溉不少农田,并且在水西村旁有一口水塘,1千年前这口水塘应该更大。所以这条溪水可以称为圳。那么梅子村所处位置就符合圳上及圳塘上记载。

(8)、武冈邓氏族谱记载泰和县圳上梅子坡鹅颈大坵,鹅颈大坵是按当时盛行的风水术学说出自于对地形形状的描绘,可能是地形象鹅的一片区域或一丘田。千里送鹅毛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天鹅

(9)、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公元1277)秋,文天祥在吉州、兴国等地收容残部文天祥文天祥郭渡安全渡河

后郭渡被命名为“国渡”国渡早禾市早禾文天祥在吉州

从泰和地名志水西村得名中可以看出,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1294年),湖南醴陵胡公让迁基(开基立村)于此,抗元名将文天祥在1277年。

在现泰和地名志禾市镇184个自然村中,在公元1279年灭亡早禾文天祥1277年以后村名也一直沿用至今未变。水西村处于重要渡口位置,从军事角度来说,水西村的公路上坡段居高临下、靠山临水,可以监控河对岸大片土地,是战略要地,玉皇阁村、桑田村处于平原,不利于布防,而水西村村名来源晚于玉皇阁村、桑田村也不合情理。

(10)、为什么说国渡13世纪,成吉思汗大蒙古国以势不可挡的骑兵大军横扫了欧亚大陆上70的地区战争为了减少军队,加快战争的进度,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而野蛮的政策让其他城市快速和平投降投降的地区遭受的破坏相对较小,而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给多古老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难以计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扫欧亚大陆

大蒙古国军队作为起源于草原的少数民族,深知自己没有强大的人口基数作为支撑,在远征的道路上自己的兵力只会越来越少,后续的战争只会越来越困难。于是他们把屠城当做了一种武器,以此来动摇抵抗者的战斗意志。兵力有限的大蒙古国占一城,无法派兵驻守镇压,于是他们只好将城市清空,这样既不用派兵驻守,也不用担心城中百姓反扑,除了得到财富外,还可以得到充分的后勤补给,所以大蒙古国军队铁蹄踏过的地方,犹如饿虎下山,群狼过境,以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比喻,毫不夸张。公元1227年,六十七岁的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国的兴庆府(宁夏银川)的途中病逝,但却在临死之前,遗诏屠城。成吉思汗死后成吉思汗遗诏,进行了屠城和焚城,并且焚毁西夏王陵、皇宫、行宫,焚毁西夏文字记录,西夏文明彻底毁灭。西夏国部族逃亡西藏、云南等地,隐名埋姓,改族易服南宋初绍兴三十二年四川的户数为263万,如果按均每户为5人计算,人口大约为1,3万人南宋末年端平年(1235年),大蒙古国军阔端引兵攻掠四川1271年建立元朝蒙南宋户数如果按均每户为5人计算,人口大约万人蒙蒙元代的统治者除了实行屯田用以保证军粮的基本需求之外,没有采取由官方出面组织移民的措施没有劳动力,生产就不可能恢复。所以,在元代的近100年间,四川的经济一直未能得到明显的恢复,四川行省在元代向中央政府所上交的赋税收入,在全国10个非少数民族省区中居于倒数第三,仅占全国税收的0.96%。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多半是湖广移民后代。1271年



(11)、从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元军屠城



(4)、新化五户李氏迁湘始祖仲章公,宋初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谷村徙居安化丰乐乡首兜冲(今涟源桥头河),其后裔居新化县各地及新邵县坪上镇长塘、磨石、三长等村。谷村位于泰和县桥头镇南车水库库尾,1998年南车水库建成前为高市村(高市墟)所在地,距桥头镇直线距离约8公里,曾经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墟市所在地,由于修建南车水库成为淹没区,村民全部进行了移民,现只留下过去的建筑痕迹。



谷村周边美景绿草如茵,郁郁葱葱的森林。



风光秀丽的桥头镇南车水库库尾山青水秀

高市墟、谷村在古代虽然四面环山,远离泰和井冈山





























7









献花(0)
+1
(本文系liu6212169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