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成田”:战后日本的悲剧|荐书

 yh18 2019-01-31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何为“成田”:战后日本的悲剧|荐书

何为“成田”

战后日本的悲剧

[日]宇泽弘文 著 陈多友 李星 译 杨晓辉 审订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1

ISBN:9787108061379 定价:42.00元

内容简介

长达30年的反对“新东京国际机场”强制征地建设的“成田斗争”,在日本战后社会运动史中具有复杂而特殊的意义。它既与1960年代的党派政治斗争、学生运动、反越战市民和平运动直接关联,又和战后日本高速经济增长背景下无视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官僚主导强制开发式工业化道路密切相关。本书既从社会运动的角度切入,描述了“成田斗争”的基本过程,又依据“社会成本”理论等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新东京国际机场本身的致命缺欠,由此揭露出战后日本民主主义的欠乏和以工业化、经济开发为至上命题所导致的悲剧结果。

作者简介

宇泽弘文,东京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曾以学者身份直接参加“成田斗争”后期的“公开研讨会”,非常了解二十多年间当地农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斗争之艰辛。他在本书中力图整体表现出“ 成田斗争” 的历史轨迹, 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学养去追问“成田问题”的本质。

目 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机场的社会成本

  • 成田机场问题的严重性与深刻性

  • 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 成田机场的社会性缺陷

  • 何为机场

  • 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破坏

  • 应该讨论什么样的问题

  • 对国民的责任

第二章 成田斗争的轨迹(1)

  • 参加“公开研讨会”的愿望

  • 完成二期工程的压力

  • “野游之歌”

  • 关于地域振兴联络协议会的问题

  • “隅谷调查团”

  • 运输大臣的声明

第三章 成田斗争的轨迹(2)

  • 成田机场的地理位置

  • 为什么选择成田

  • 1966年7月4日,内阁会议的决定

  • 反对者同盟的动向

  • 建设大臣颁布的项目认定公告

  • 首次强制代执行

第四章 成田斗争的轨迹(3)

  • 第二次强制代执行

  • 三里塚东峰十字路审判

  • 三宫文男之死

  • 成田机场的通航

  • 《岛·加藤备忘录》事件

  • 《岛·加藤备忘录》路线为什么失败

第五章 成田斗争的轨迹(4)

  • 小川嘉吉先生的斗争

  • 两个重要问题的提出

  • 横堀墓地审判

  • 对基本人权的侵害

  • 青年行动队的现状

  • “袋装小组”

  • 佐山忠先生

  • 为了保护人的尊严

第六章 成田斗争的轨迹(5)

  • 致Q先生的信

  • 公开研讨会在即

  • 成田斗争的本质

第七章 以德政革新

  • 以德政革新

尾声

成田年表

译后记

  • 1. 事件概述

  • 2. 历史经过

译者简介

序 言

北总台地的根基是由火山灰经过数十万年堆积而成的关东垆坶层土壤,它化育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形成了肥沃的农耕地,自古以来养育着过农耕生活的农民,它赋予北总台地自豪与希望。1966年7 月4 日,这片土地突如其来地遭遇了命运中的转折点: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决定,在这里建设新东京国际机场。而且决定是单方面的、强制性的。关于成田机场建设的必要性,事前没有经过专门性、科学性的调查,也没有征得自古以来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农民的同意。连这些基本程序都没有履行,(政府)就强行开始了成田机场的建设,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

政府以如此鲁莽的反民主主义决定,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之幻想的诱使下,毫无批判性地推进着日本走向重化工化和都市化。这一切皆被正当化,被认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因为从根本上就存在着贬低和轻视农业的思想政治潮流,它矮小化农业经营,主张与工业相比,农业的市场价值相对低下,是次要的产业。

在过去的25 年间,成田地区的农民全力以赴地、持续性地反抗着这种不正当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换言之,就是坚守这块土地,继续过着农民的生活;严厉批判并身体力行抵抗日本经济社会的空洞化与非伦理化。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日本全国乃至世界多数国家的人民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公团法人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借助警察机动队的力量,力图强行完成机场建设,但是,他们最终没能达成预期目标,反而被迫放弃强制执行,处境甚为窘迫。成田机场自通航以来,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然而,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一个不完整、有缺陷的机场,它不得不在持续进行危险作业的状况下,力图把整个机场建成完备的空中交通要塞。成田机场毫无疑问象征着日本政治性的、社会性的不成熟和缺陷,并向全世界彻底地暴露了日本最可耻的地方。

然而,自成田机场实现部分通航以来,光阴已经飞逝了十余年,机场周围地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状况超乎想象。特别是农业的处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就是出现了日本农业普遍发生危机的征兆。加之机场建设的搅局,如此危机就更加严峻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农民来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寻找到能够继承农业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苏联戈尔巴乔夫政权开始推行的旨在实现社会重建的改革误入歧途,导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纷纷变革、解体,这些变局都以完全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展着,残酷地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信念。另一方面,以越南战争为导火索,美国帝国主义逐步走向崩溃,如此过程渐进演变,最终历经了难以预期的海湾战争的曲折之后,走势越来越混乱。

置身于如此世界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大转换、大变革局势当中,我们有理由认为,有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重新构建这场斗争的格局。换言之,就是要把重新构建、发展农民的生活作为焦点,寻求区域社会全面、积极、协调发展。该区域的人们,应该与周边相关市、镇、村的人们共同努力,汇集力量,探索新的发展方向。这样,重新构建这场斗争的格局才能成为可能。

成田机场问题,历经了长达25 年的岁月,波及日本全国,是“二战”后规模最大的社会性问题。个中历史原委错综复杂,酿成了许多人间悲剧。理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如果你造访过成田,想必你会发现:在这块土地上,人们已经经受了25 年的风风雨雨、酷暑严寒的考验,无论是人性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坚韧不拔的青年农民,与留在成田参加援助活动的、曾经的年轻人一起,坚强地生活着。在日本农业普遍面临危机的状况下,他们一边致力于恢复成田机场周边的生机,重新激活该地域的农业生计,一边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成田机场问题,就必须以这些抱有理想主义信念的人们为核心继续把运动推向深入,以实现大家共同的精神与价值诉求。

成田机场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重要事件之一。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与美国之间原本就存在着政治、经济上的摩擦,这使得成田问题变得更加严峻。美国政府屡屡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增加美国民航飞机在成田机场中转的班次,以前成田机场皆以客观上存在流量极限为借口加以拒绝,但是,这种拒斥的态度事实上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日本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反对为完成二期工程而采取强制性手段的声音。如果日本政府因片面重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而违背社会伦理,强行征收用于二期工程建设的土地的话,那么,将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人们对日本政府都再也无法信赖。日本政府因此所蒙受的损害,势必会远远超出二期工程完工所能带来的好处,二者之间会有云壤之别。从这个角度来说,理性地解决成田机场问题,对于日本社会来说,是极其需要优先考虑的课题。

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间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其间,日本的经济、社会在日本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二战”前及“二战”期间,在军国主义强权统治下,人们受困于陈腐的封建制度之枷锁,在经济、文化、学术等一切方面,失去了自由的、人性的发展机遇。“二战”的失败,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解体,联合国占领军开天辟地般地把日本国民从陈旧的封建制度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渗透进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制度的改革,经济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学校教育、文化制度的现代化,等等,都与战后复兴的过程产生共鸣,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社会的基本构造。及至20世纪50 年代中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宣告“战后结束了”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合乎事实的。不仅如此,与此同时,面向新的发展愿景,日本还逐渐完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条件。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新因素。那就是,以池田内阁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为契机,而引爆了经济高速发展进程。质言之,就是彻底推进重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重视日本经济结构各要件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即通过这三个抓手,促进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此后,日本果然实现了长期性、持续性的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10%,增速惊人。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其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它给日本社会、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达到顶峰是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国民的个人所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能够享受经济增长带来好处的生活条件也日臻完善。然而,撇开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所得、工矿业生产指数、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等这些市场经济指标不看,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人们实际生活,从社会性、文化性、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时,我认为,又不能否定日本的经济社会中依然存在着极为贫困的状况。市场的浮华与实质的、文化的内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背离,而且如此背离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以及之后的调整期里日益扩大。裂隙如此之大,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意味着日本经济的特征。

关于日本经济,其市场的浮华与实质的、文化的内涵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严重的背离,而且如此背离正以无可把控的态势逐渐蔓延,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的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根源性的问题症候群。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表里不一。换言之,即其国家权力的行使依然是非民主主义的,时而甚至以专制主义的面目推行。全体国民是社会性共同资本,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的”公共财产,必须受到国民诚挚的信任与委托,而实施管理、运营。然而,宪法明令的如此要件并没有被体现。这种情况在名为“土地征收使用法”的法典中就有显著的反映,不仅如此,它还直截了当地表现在土地征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此行使国家权力的行径,显而易见是对市民最基本权利的明知故犯,因此,以反对者同盟为中心的国民们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展开了激烈的抵抗、批判。

在土地征用问题上,体制方之所以胆敢无视宪法的条款,强行行使国家权力,其起因在于所谓的“55 年体制”。质言之,当年保守的政治党派实现了大联合,这对战后日本政治体制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谓“55 年体制”,一言以蔽之,就是自民党与日本大型企业粘连在一起,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行政官僚集团,尤其是国家,就像是某种催化剂一样,使得这种粘连更加牢固。这种情况下,大型企业必定会与骨干重工业、化学工业企业联合。不仅如此,包括土木、金融、房地产等所有一切产业,皆以五花八门的形式,依靠政府的介入甚至辅助,通过与政权政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效地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的原本目的。自民党、行政机构以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结合,其结果是导致日本首次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及至稍后的调整期,日本经济表现抢眼,甚至从国际上来看,都可以说是非常卓越、非常成功的。然而,从文化性、社会性的角度考察的话,日本经济的实质性内容还是极其匮乏的,而且,从伦理的角度来看,日本的经济、社会也隐藏着巨大的缺陷。

“成田”无疑是以最真实的状态表现出了“55 年体制”的特征:仅仅为了一部分产业的利益,国家权力就可以无视宪法的明文规定,强制实施基建规划,甚至置巨大的生命财产及社会牺牲于不顾。因此,可以说,“成田”生动地刻画出了战后日本政治的不成熟性。

何为“成田”:战后日本的悲剧|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