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药物外渗后惨不忍睹,看完要长记性!

 妃子笑1025 2019-02-02

药物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可使局部组织产生炎性反应,皮肤出现红肿、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甚至有剧烈的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溃疡、坏死,甚至导致残疾。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案例分享: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1 例


近日,笔者在中国护士交流群看到护理同行分享的一例去甲肾上腺素外渗案例:


(图1,图片由作者提供)


有同行看到图片后感到惊奇:


怎么外渗成这样才发现呢?


(图2,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觉得我看了已经长记性了!


只知道血制品、蔗糖铁、卡文、脂肪乳、氯化钾不能外渗。去甲肾上腺素外渗怎么这么严重?


(图3,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案例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及处理,导致局部皮肤已经变成紫黑坏死,此时只能遵医嘱给予外科换药、清创处理等。


众所周知,去甲肾上腺素是临床常用的抢救药物之一,为 α 受体激动剂,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作用。


对于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或血容量补足后血压仍不能回升及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引起的休克效果显著,短时小剂量可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以提高血压。


去甲肾上腺素宜通过 CVC/PICC 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但临床上往往由于病情危急,来不及深静脉置管输注,直接经外周静脉给药。


经外周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由于药物浓度高,血管刺激性强。


极易导致药液渗漏,轻则导致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致红斑、水泡,皮肤紫黑,坏死,形成溃疡。


去甲外渗:酚妥拉明早期应用



一旦发生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立即停止输液,在原部位接注射器尽可能地抽吸残留渗液,并带着一定负压拔出针头。


若已有水疱形成,则用碘伏消毒后无菌注射器抽吸。


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水疱表皮破溃,并给予抬高患肢、营养支持以及积极治疗原发病的措施。


以下处理方法整理自知网文献,供参考:


方法 1:酚妥拉明封闭 愈肤宁外涂


酚妥拉明 10 mg 生理盐水 20 ml 于渗漏外围环形封闭,封闭范围超过渗漏四周 3 cm 以上;


表面涂愈肤宁,每天涂 3~4 次,每次涂药后用电吹风吹干,直至肿胀、疼痛消失。


有大水疱者,抽尽疱液后外涂愈肤宁,以无菌干纱布包扎,每天 6 次外涂,直至创面结痂脱落。


方法 2: 酚妥拉明封闭 湿热敷 水胶体敷料 湿润烧伤膏外涂 


酚妥拉明 10 mg 生理盐水 10 ml 局部环形浸润注射,封闭面积超过外渗面积 1.0 cm,外渗第 1 天 1 次/6 h,第 2 天改为 1 次/d,至症状缓解。


封闭后予酚妥拉明 10 mg 生理盐水 100 ml 无菌纱布湿敷,外用保鲜膜包裹以保持湿润状态。


同时外敷热毛巾(以不滴水为宜),或用乳胶手套装温水隔衣放置两侧保暖,每 2~4 h 更换 1 次。


最后根据局部皮肤情况给予水胶体敷料敷贴 1 次/2d,直至肿胀红斑消退;并局部涂抹湿润烫伤膏,3~4 次/d。


知识链接:


酚妥拉明是一种能够抵消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解毒剂。


其作用机制为非选择性 α 受体阻断剂,具有使组织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从而改善改善外渗区域的循环,减少局部缺血和细胞死亡。


但其用药宜早,在外渗第一时间(12 h 内)使用酚妥拉明局部浸润封闭可以有效提高外渗疗效。 


临床须知:外渗后易致坏死的药物 


1.抗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长春瑞滨、丝裂霉素等。


2.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甘露醇、葡萄糖酸钙、高渗葡萄糖等。

(图4,图片由作者提供)


3.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4.碱性溶液:碳酸氢钠等。


5.其它:静脉高营养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可防可控:预防药物外渗四个要点


1.不良反应告知:


用药前告知家属,去甲肾上腺素为缩血管药物,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可能发生局部疼痛和坏死,并签署「特殊药物告知单」。


给药期间嘱患者尽可能卧床,如需起床、翻身、移动肢体时,动作应缓慢,防止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及药液外渗;如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热、痛或苍白,及时告知护士。


2.穿刺部位选择:


穿刺部位选择上臂背侧或肘部较粗大、弹性好的血管穿刺,穿刺一针见血,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回血通畅后方可用药。


留置针用透明敷贴固定,以便观察局部情况,注明穿刺时间。


3.规范输液管理:


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在输液袋上贴好「特殊药物」标志,以提醒护士加强巡视;至少每 1 h 评估穿刺点情况,确认有回血方可继续使用;


同一部位输液持续时间在无任何异常情况下超过 12 h 应尽量更换输液部位,防止局部组织缺血,情况允许尽早进行深静脉置管。


评估时一旦发现渗出,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予金黄膏外敷,每 4~6 h 更换观察 1 次。


4.加强风险教育:


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临床护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对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使护理人员明确角色责任和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


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则作为反面教育素材,进行教育,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苏燕. 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的护理安全管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7).

2.李娟,黄晓琼,等. 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21). 

3.刘梅瑶,朱建军,等. 静脉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外渗致组织严重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护士,2018, 年第 10 期·学术版.

4.翟志敏,张兴华,等. 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减少 ICU 量泵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时血压波动率的疗效评价. 系统医学,2018,3(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