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叹! 裸眼3D自主呼吸麻醉半隆突重建: 一孔一镜一小时!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2-02

2019年2月1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何建行教授完成一台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右半隆突重建术。


1

肿瘤侵蚀支气管,手术难度之大


患者男性,32岁,因咳嗽10月余来我院就诊。患者2018年9月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并行纤支镜检查,发现右上肺支气管肿物,当时病理诊断为肺癌,但是患者因为工作繁忙,一时大意没有及时去拿检查结果。等到2019年1月份看到检查结果再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时,发现肿瘤已经侵犯右主支气管并靠近隆突,要想彻底切除肿瘤并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肺组织,可能需要做隆突重建术,而该手术难度较大,国内只有寥寥几家单位能够开展此类手术


右上肺叶切除后进行右半隆突重建术



2

自主呼吸麻醉单孔胸腔镜一举拿下手术难题


患者慕名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找到何建行教授就诊,何教授接诊该患者后立马安排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完善术前检查,经仔细评估后认为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临近年关,为了争取能让患者在春节前顺利出院回家过年,手术采用最小创伤的自主呼吸麻醉单孔胸腔镜技术,完成了高难度的右上肺叶切除+右半隆突重建术,手术顺利实施,并成功切除肿瘤。


广医一院何建行院长在裸眼3D技术下完成手术


胸腔镜下右半隆突重建术是一种胸外科高难度手术,主要难点在于完整切除肿瘤后重新吻合气管支气管。传统气管插管麻醉下,气管导管占用气道内空间,使操作空间十分狭小,影响缝合操作。何建行教授采用自主呼吸麻醉的方法,整个手术过程病人自己呼吸,去除了气管导管的影响,使手术可以用更加微创的单孔胸腔镜技术顺利完成,并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加快速的康复。


关键技术介绍

201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气管插管的“硬膜外麻醉+迷走神经阻滞”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以静脉复合躯干和内脏神经阻滞为主体的4种高选择性自主呼吸麻醉模式,逐步实现自主呼吸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全面覆盖(EJCTS. 2016;JTCVS. 2018;Surg Innov. 2015)。

2015年开始,创新性将高选择神经阻滞、无肌松药、非气管插管麻醉、无引流管术后管理等技术融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无管微创胸外科理念(EJCTS.2017),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浸润性肺癌、重症肌无力、良性病变、部分气管等胸科手术24小时出入院的梦想。这一无管化微创手术被美国麻醉学会评为:“2016年度胸科麻醉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学术进展”(JCTVA.2017)。此项技术,在美国麻省总医院、梅奥医院及英国Glenfield Hospital以及欧洲著名医院已经推广开展。

2015年,国际上首创自主呼吸麻醉下微创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治疗气管恶性肿瘤,有效地降低了手术的难度,缩短了患者ICU与总体住院时间(JTCVS 2016;2018等)。正如麻省总医院胸外科主任DoglasJ. Mathisen教授评价:“自主呼吸麻醉气管重建技术可有效加快患者康复,缩短ICU和整体住院时间”(J Thorac Dis. 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