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古国——马国,甲骨卜辞记载着商灭马方的全过程

 好了明理 2019-02-0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房山县琉璃河出土“太保罍(lei)”等西周早期铜器,其铭文中有“……令克??匽,?、羌、马、雩、驭、微……”等记载,铭文的“克”,即召公奭的长子姬克,即商代匽国故地,也就是后来的周代燕国(北燕)。这是《史记》中记载的周武王封太保召公奭(shì)于燕的史实,由于召公奭要辅佐周室,无法就任,实际上燕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召公奭的儿子姬克。武王定天下后,分封宗室子弟,往往会授予大量的殷商遗民或前朝异族,一方面用于扩充封地族人,另一方面也是便于监管。比如武王册封周公旦到鲁(山东曲阜),同时也将殷商七族中的六族(徐、条、萧、索、长勺和尾勺)带到鲁国,由鲁国作为大家长统一管辖。武王册封燕国,同时也赠授六族前朝遗民,这六族遗民,其中就包括马氏部族,据考证,这里的马氏部族就是指商代马方遗民。商代马国的确切位置不明,据说在今山西石楼县、吉县一带。

殷商古国——马国,甲骨卜辞记载着商灭马方的全过程

太保罍

“马”的甲骨文字形变化多端,但无论怎么多元化,都脱离不掉马的外貌特征(马眼、马鬃、马蹄、马尾)及肢体动作(奔驰、嘶鸣、抬蹄)。早在上古时期,马已经被人类所训服,成为族人们最好的帮手。据说“龙”的最初形像就是从“马”脱胎而来,故古代所谓的“龙”,其实也指“马”,更有“龙马”之说。《礼记·礼运》中“河出马图”的“马”即为“龙马”。“龙马精神”指的就是健康旺盛、积极向上的精神。《易经》中说:“乾为马,坤为牛……”用“马”来象征天,所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马代指的是一种顽强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而“牛”象征地,用来诠释人勤劳善良的品性。早马部族擅长训马,并以刚烈顽搏的“马”作为部落图腾以及精神寄托。

殷商古国——马国,甲骨卜辞记载着商灭马方的全过程

马的甲骨文及金文

马国是商王室的敌对国,在商武丁时期,王室曾多次发兵征讨马方,因此马方在殷墟卜辞中多次被记录。卜辞:“丁未卜,争贞:告曰,马方……河东来。”这是一则得知马方来犯的军情后占卜的辞例。诸侯背叛是重大军情,商王得知后占卜以求应对之策。卜辞:“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佑,一月。”这是商王出征马方前的占卜辞,祈求上天赐予庇佑。从这条卜辞中可以得知马方是个颇有实力的国家,商王不但亲自出征,还祈求神庇佑他顺利征服敌国,平定叛乱。卜辞:“未卜,贞:马方其围 ?”这条卜辞可以理解为马方被商王的军队包围。而卜辞:“壬辰卜 ,王贞:令?取马 ……”很显然,商王命令?(无名)取马。以上三组卜辞从内容看似乎前后相联,从马方来犯,到商王出征马方,再到包围马方,最后攻取马方,是商灭马方的全过程。

殷商古国——马国,甲骨卜辞记载着商灭马方的全过程

马国估计在武王克商后一部分族人归顺了周朝,被遣入燕地,一部分大概被迫迁到了其它地方,这部分马氏部族据说成为后来的白马氐(dī),《史记·西南夷列传》:“自冄駹(rǎn máng)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马国之后有马姓,现在马姓是个多分支大姓,马国是其中一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南桃江县灰山港镇连河冲村出土铜器“马簋(guǐ)”,不知道是不是马国后人在迁徙过程中留下的器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