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家长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除了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外,还得和孩子不经意间养成的坏习惯作斗争。遇到难以改掉的坏习惯,家长们往往会被生生被逼成唐僧,唠唠叨叨没有效果后,就成了斗战胜佛,甚至要男女混合双打。 然而,打骂有用吗? 怎么才能科学的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呢?华盛顿的心理学教授埃德温·雷·格斯里在《学习心理学》提出了破除习惯的方法,在提出具体的方法之前,格斯里为我们介绍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接近律,一次性学习原理,运动产生的刺激,强化,遗忘。 什么是接近律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表述:
举个例子,有的孩子有啃手指的习惯,我们观察什么时候,这个孩子回去啃手指呢?比如说,当他吃完饭之后,碗筷被收走了,餐桌上空无一物,他自然的举起手,开始啃起来。那么每当他觉得无所事事的时候,会自然的在同样的情境中做这件事。一次性学习原理的意思,就是孩子第一次啃手指的时候,就已经联结了全部刺激。 我们再举个例子,当我们听到音乐响起来,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扭动身体,即使音乐声在行走的途中停止了,我们依然保持着扭动的趋势。一个运动引发第二个运动,以此类推,这就是运动产生的刺激,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不变。 当我们的习惯产生时,我们会无意识的强化它,怎么强化呢?是因为强化改变了刺激条件,从而阻止了遗忘。在格斯里看来,学习可以在一次尝试中完成,遗忘也可以。所有的遗忘都包含着新的学习。学习到了新的东西,就对旧的东西产生了干扰。 所以以上的概念,对我们的改掉孩子坏习惯有着重要的启发。 怎样破除习惯?习惯就是一个与很多刺激都建立了联结的反应。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越多,习惯就越牢固。所以,只要找出引发坏习惯的线索,然后在这些线索出现时进行其他反应。依据以上的概念,格斯里提出了三种方法:阈限法,疲劳法,不相容反应法。 我们分别举三个例子来解释:如果小孩特别不喜欢吃水果,我们可以采用阈限法,我们先给她吃水果味的冰淇淋,然后再给孩子吃水果味的面包,再给孩子吃夹着水果粒的饼,最后再给孩子水果沙拉。 疲劳法: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吃糖。允许这个孩子一直吃糖,吃到她不想再吃,那么糖果就成了回避,而非引起吃的动作的线索了。 不相容反应法:当孩子不喜欢小狗,但极度依赖自己的母亲时,可以让母亲和小狗同处一室,那么下次当孩子感受到母亲的温暖时,也会慢慢的接受小狗了。 有效的惩罚怎样才是有效的惩罚呢?举个例子,当小狗喜欢追着车跑时,我们打它的鼻子,小狗肯定会停下来,而我们打它的屁股,它可能跑的更快。相对于打鼻子,打屁股这种惩罚是无效的。再举个例子,当我们让孩子按时起床上学的时候,我们唠唠叨叨而没有效果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把唠叨和懒觉作为一种信息联结到一起,我们尝试改变一种方式,我们再叫孩子起床的时候,我们直接去掀起孩子的被子,并且打开闹钟,孩子不得不起床,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起床行为就和闹钟响和掀被子联结在一起。下次孩子还想睡懒觉,我们只需要放闹钟或者掀被子,就可以了。 在我们进行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格斯里在《学习心理学》,依据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方法,以及科学的惩罚的几点要求。养孩子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情,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孩子身上,科学育儿,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