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的新年 李职贤 广东广州

 风吟楼 2019-02-06

李职贤  广州白云区


 

  时近年关,人们思亲之意渐浓,思乡之情更切,追溯起来,古人也把过年当作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从洋洋数千首流传于世的古诗词中,可信手拈出不少关于盼新年、迎新年的绝妙诗词。

  唐代诗人杜苟鹤在《和舍弟题书堂》一诗中写到:“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可见古人把合家团圆当作重之中重,囊中是否殷实倒在其次,与今人“有钱无钱也过年”的朴实想法不谋而合。“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这是唐代诗人范成大《卖痴呆词》一诗中的佳句,生动地描述了人们欢天喜地过新年,为了“守岁”,除夕之夜不睡眠,小朋友在街上雀跃奔走的喜庆场面。

    明代诗人叶颙创作的五律诗《已酉新正》,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新年:“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诗人笔下的新年如一轴妙曼的画卷:天气真好,无风无霜,春意盎然,一派祥和,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言下之意,时间过得真快。此时,春天正在悄然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凋的松树有了些老态。人们因为高兴,多饮了几杯屠苏酒,心情兴奋,欢笑声响彻云霄……浓郁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向往之。

    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拜年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明代诗人文征明因此撰写了《拜年》一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彼时,人们拜年时兴投送拜贴,一番心意,尽在贴中,诗人因此感慨地说,不求见面,但希望通过拜贴问候,所以我家一早已堆满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世人只会认为这样更简易,而不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这种拜年方式,文雅、内敛,不落俗套,与今人通过短信拜年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同样时兴给小孩发压岁钱。清代诗人吴曼云在《压岁钱》一诗中有如此描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用分发了彩线串着的压岁钱,小孩们一个个自己收起来,商量着买爆竹和箫等玩具,压岁钱反而让小儿忙了一夜。生动再现了孩子们拿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

    古人过年也喜欢放鞭炮,如果没有鞭竹,便以燃放竹竿代之。唐代诗人来鹄在《早春》诗中说:“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爆破之声,藉此达到驱逐瘟神的目的,虽是迷信,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众多古诗词中,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王安石创作的《元日》一诗最为出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通过诗人的如椽大笔,仿佛可以听到人们燃放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以及纷纷取下旧桃符(门神),换上新桃符的忙碌身影,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