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约六成的自杀者对医生否认轻生意图,冲动和隐瞒很常见

 昵称535749 2019-02-06
  • 约六成的自杀者对医生否认轻生意图,冲动和隐瞒很常见

文化

钟宛彤2 小时前


但医生仍要询问自杀意图,不是因为它能对自杀行为作出有效预测,而是因为患者可能与他们交流内心困扰。

剑桥大学出版社《英国精神病学期刊》3 月刊的一篇论文指出,询问自杀意图得到的结果可能与患者最终是否自杀没有太大关系。

在对 71 篇文献展开元分析 (meta-analysis ) 后,这项研究发现,有六成死于自杀的人在接受精神科医生或全科医生询问时否认自己有自杀念头。与此同时,在有自杀倾向的人中,只有 1.7% 死于自杀。

隐瞒在那些没有接受精神病治疗但死于自杀的人中间最为严重,有八成在接受全科医生询问时没有报告自杀念头。

回顾的 71 篇文献跨度为 1961-2017 年,中位发表日期是 2006 年,涉及超过 460 万被评定为有自杀意念的人。

论文指出,医生有时依赖所谓的自杀意念,并把它作为短期自杀风险的关键测试,甚至有人认为它应该成为自杀筛查测试的一部分,但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医生不该因为患者没有表现出自杀意念而盲目自信,也不要就表现的倾向下绝对判断。

“总之,询问自杀意念一直是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核心技能,但这不是因为它能对自杀行为作出有效预测,而是因为表达自杀意念的患者正在就其内心世界和心理困扰(与医生)进行重要交流。”

论文第一作者、悉尼大学的 Catherine McHugh 表示,“有些人会试图向医生隐瞒自己的自杀倾向,要么是出于羞耻,要么因为不想被阻止。我们也知道自杀情绪会迅速波动,人们可能在拥有短暂的念头后,就非常冲动地选择了自杀。”

此外,研究者还给失去至亲的人留下讯息:即使他们早先就知道亲人有自杀倾向,死亡风险也很低,而如果他们不知道这一点,也不是他们的错。

2002 年一项针对中国女性自杀未遂者(88% 的人选择农药终结生命)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三的人从有自杀念头到行动的时间少于两小时,五分之二的人想了不到 10 分钟就动手,十分之一的人只犹豫了一分钟。另一项调查则显示,1937 年至 1971 年间从美国金门大桥上一跃而下的 515 名自杀未遂者中,94% 的人到了 1978 年还活着。

此前也有不止一项研究指出,80% 左右的自杀者在生前最后一次与医生交流时否认自己有自杀的想法。

有关药物、酒精的问题及对生活经历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准确性。还有许多自杀研究试图解决表达准确性的问题。它们基于自杀意图在表达时是否受意识控制,区分了外显意识和内隐认知。

而自我报告就是外显认知的一种测量方式,准确性常受到诟病——在面对各种问卷、量表或问诊过程中诸如“最近一周是否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轻生的愿望程度如何”的直白问题,人的真实想法很容易被有意无意地隐藏起来。

常见的动机包括试图接近社会期望或赞许、避免尴尬等等。而另一种缘故听上去甚至有些可悲,即个体其实很难通过内省准确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催生了间接测量的内隐测验,比如对一系列涉及自我、非我以及生、死的词语排出组合,再通过对不同组合的反应时间来推断心理想法。


题图来自 Pexe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