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兰亭序》

 三平斋 2019-02-06

第408篇文章

我叫王羲之,东晋人士。生平最爱写字和大鹅。因为出身名门(琅琊王氏),所以我的日子过得比较得劲儿,从来没有为生计发过愁。不像后世的苏东坡他们,动不动还得饿肚子。


我和《兰亭序》


因为家里有钱,我有了大把的时间研究书法。先是跟着我的父亲和叔父学,后来又跟着卫夫人学。但是学着学着我觉得他们的字都不太行,于是就开始出去游历名山大川,在游历的过程中感悟书法的奥妙。

慢慢地,大家都觉得我是个书法大家了,跟我在一起探讨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我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众所周知的写字最好的人。


我和《兰亭序》


永和九年的那个春天,我邀请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社会名流到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大家沿溪而坐、曲水流觞,玩得相当开心。我虽然字写得好,但是写诗却并不怎么在行。按照当时的规矩,杯子流到谁面前的时候,若是做不出诗来,就得喝酒,所以不会写诗的我便喝多了。最后大家一合计,决定把每人做的诗合编在一起,出一本诗集,名字就叫做《兰亭集》。我们那时候都比较讲究,既然要出诗集,序文自然不可或缺。大家一拍大腿,把目光齐刷刷地瞄向了我。众口一词地说:“让王羲之写。”


我和《兰亭序》


而之所以让我写,原因也特别简单,还不是因为我没写出诗来嘛。所以既然没写诗,那就写个序呗。当然了,除了没写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我字写得比较好。毕竟,我们这个年代又没有电脑和打印机,字的好坏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说实话,提起笔来的时候,我真的已经喝多了。要不是因为我平常笃信道教,本来就对生命的真谛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求索,这324字的序文我还真是写不出来。但人要是喝多了,还真的是跟清醒时不一样的。虽然文章我是构思好了,但是在写的过程中还是有几个字写错了。写错了我也不想重写,而是涂了继续,因为我怕一旦重写,灵感全无。基本上,我就是在这种半醉半醒的状态下写完这篇序文的。写完之后他们都说好,但是转头一看,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睡着了。


我和《兰亭序》


当时的我,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写作上,根本没在意字的好坏。结果虽然我这文章写得也不赖,还被后世的吴氏兄弟收进了《古文观止》,但当时的人们显然觉得是字比文章好。包括我本人,待到第二天醒来一看,也觉得写得甚是不错。引用后世一个叫乾隆的皇帝说的话,我这字写得还真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只是当我清醒后准备再写一遍的时候才发现,那样的字,我是真的再也写不出来了。


我和《兰亭序》


我的这幅作品代代相传,后世诸人都很喜欢。但是他们都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好的作品我连个款都没落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告诉大家:第一,我们那时候不兴这个,即使兴,我也不会落,因为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好作品都一定要落款;第二,我不知道后来我会被李世民尊为书圣,如果知道,我更不会落,因为那样会让人笑话的;第三,我更不知道这幅作品后来会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若是晓得,我就更不敢落了,万一落得与后世的标准格式不吻合,岂不是贻笑万年?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我就是受人之托写一篇序文而已压根就没把它当做一次书法创作。

哦,对了。我们那个年代,没有职业书法家。我当时的正式身份是—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