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不如意,真的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

 自由翱翔-zyax 2019-02-08


“原生家庭”这个词近些年挺火的,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大至家庭氛围、小至餐饮习惯,都会深刻地影响子女日后在社会中的表现。


比如当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或母爱其中一项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或者父母有心无力,对孩子缺少充足的陪伴时间,那么这个孩子在日后的择偶上有可能会比其他孩子更倾向于填补这种情感上的空缺,形成不健康的依赖型人格。


只是在近些年,原生家庭慢慢也成为了一种借口。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弗兰克·卡德勒[心理学家·美国]


许多人的原生家庭固然不能称得上是健康,但在意识到自己问题后仍然迁怒于自己原生家庭;更有甚者,把“原生家庭”当成自己的一种防卫机制,一旦自己遇到无法应付的困境就把自己的原生家庭搬出来当挡箭牌,把自己所遭受的所有不如意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所带给自己的童年创伤,把自己无力应对的困境推给原生家庭去买单,这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另一种“阿Q精神”了。



正视自己的问题,着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体面的成年人,都是如此反反复复、跌跌撞撞地长大的。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原生家庭”也不过是一个时髦一点的借口而已,这种借口每个时代都会披上新的糖衣,过去叫“压力”“丧”“童年阴影”,现在或许叫“原生家庭焦灼”,无论这层糖衣如何变化,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更容易接受自己人性里热衷于逃避、过度依赖舒适圈的那一面。


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哪怕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不过是在生活的洪流中不太显眼的普通人,人性中的弱点他们也无法避免。理解并尊重父母的苦衷后,人才能真正成熟,可以独当一面地组建另一个家庭。

成长是更耐心一些地陪伴父母老去,然后慢慢地预习自己衰老的过程,你见过足够温柔的老去,于是自己不畏惧岁月的残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