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材料层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aylijy 2019-02-10

我们很多人有不良写作习惯而不自知,常常把自己写不出好材料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文笔不好、底蕴不够……

其实,我们不会写、写不出、写不好材料,并非完全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多时候是不良习惯造成的问题。

前几天,有笔友询问我如何才能提高写作层次,他说:

“我们每年有固定的一个月时间到上级单位学习。学习完回来的三个月之内,写东西的时候完全信手拈来!三个月以后就慢慢又落到本单位的层次了,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即使写出来了,也能感觉到层次太低,但跳不出来,直到第二年在去上级单位一个月,问题迎刃而解,但三个月后又掉下来了,每年循环,怎么破啊?”

出现这样的问题并非个例,还记得自己在接触公文之初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即便自己再努力,依然迷茫而不知所措!我相信类似这样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很多公文写作者的共性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与我们所处的工作、人际、单位环境密切相关;从内部因素看,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我们不良写作习惯。

那么,可能有人就会问,究竟是哪些不良习惯在限制我们写作层次的提升呢?我归纳至少有6点:

1、低层次思维习惯

大多数公文写作者还是处于基层一线,比如乡镇、社区、小散远等偏远单位。他们在眼界、思维、认知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影响。

特别是处于基层工作末端的公文写作者们,工作属性要求材料必须从细微处着手,避免说不符合单位层次的话,加之单位领导姿态放得非常低,更加要求单位材料“接地气”“沾尘土”。

所以,外界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写作层次,束缚着我们的思维高度,写出来的材料大多是涉及“点”的多,谈论“面”的少。

通俗得讲,就是写出的材料具有“操作性”的多,而不是具备“指导性”的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写作思路的“低层次”。

2、移花接木的习惯

写作最大的敌人是懒惰。

如果我们思想懒惰,不勤于思考,不勤于动手,把心思用在借鉴、参考上,就会养成“抄袭”的恶习,材料自然不会上得了层次。

我曾在某机关办公室工作时,每次大项活动之后,下级单位上报的材料常常会出现“雷同”。仔细一想他们通常的做法,先是百度一篇类似材料,然后将别人的成果掐头去尾,改头换面,移花接木成自己单位材料,然而难以预料的是,好几个单位“抄袭”的竟是同一模板。

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危害极大,不仅容易给上级机关造成不好印象,而且容易养成懒惰习惯,造成思想“短路”,思维“梗阻”,只要脱离模板,便如“邯郸学步”,连走路都不会了。

3、马虎大意的习惯

经常写材料的人,他们把每个材料都当作艺术品,近乎苛刻地追求精益求精、至臻至美。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讲究“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脑洞要大,思维要开阔,思路要灵光,笔法要灵光,要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心细:就是逻辑要严密,思考要周全,检查要细致,文字要考究,词句要有出处,不信口开河,不指鹿为马。

我们一些刚接触公文的人,没有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往往在写作时忽略了这些细节,最终导致材料逻辑凌乱混杂,观点重复交叉,错字别字满篇,语句不顺畅,句子不精练,马虎大意的习惯大大拉低了材料层次。

4、不列提纲的习惯

有的老师接受任务后,不深入思考,不精细谋划,不反复推敲,不罗列清单,不搭建框架,一心想着如何完成任务,往往着急上手,提笔就写,根本不考虑材料的破题、立意、逻辑、构思、框架、行文、手法,等等,笔随心走,想到哪写到哪,由着心情来。最后,写出来的材料不堪入目,质量低劣,来来回回返工。

5、无中生有的习惯

有的老师政绩观不端正,为了争彩头、博眼球,赢得领导认可,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崇尚于捏造假事件,伪造假数据,无根据塑造典型,无底线拔高业绩,偶尔几次糊弄了领导,便将此当作成长晋升的“秘诀”,洋洋自得。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一箱苹果最早腐烂的,一定是天生就有瑕疵的或后天损坏的。造假材料就像天长有瑕疵的苹果,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经不起细心推敲的,最终不是被领导察觉,就是被他人揪住“小辫子”。

一旦造假行为暴露,不仅危及单位荣誉,而且损坏领导形象,后果将不堪设想!!

6、学生作文的习惯

有的写作者认为公文词句华丽就是好文。因此,每篇材料都会像校园时写作文,精心推敲文字,尽力秀文笔秀学识,追求华丽辞藻,工整对仗,引经据典,满篇文言文、生僻字。

高层次的材料不是文字秀丽的材料,应当是思想深刻、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材料。这类学生类的作文材料,思想肤浅,内容空洞,根本就脱离了指导工作的本意。

有人说,坏习惯就像饼子,碎了比保存起来好。我们在这里把不良写作习惯以清单方式罗列出来,就是要帮助大家对标对表,找准短板弱项,把这些不良习惯一个个打上标签,帮助我们针对性地纠偏正向,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

究竟该如何纠正材料写作中的不良习惯呢?其实非常简单,它就像纠正一个左手拿筷子吃饭的孩子一样,只要外力辅助引导得当,这些不良习惯就能慢慢得以改正。

1、培养善于积累的习惯

提升材料写作层次,重点是要具备“高筑墙,广积粮”的战略性思维。

厚积薄发、高瞻远瞩是建立在丰富阅历与厚实底蕴基础之上的。提高思维层次,需要多阅读多沉淀。

多阅读,就是要多读高层次极具思想性、引领性的好文章。比如,高层领导讲话精神,《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杂志中能够充分体现思想性的政治、理论、评论文章,上级机关下发的指导性文件,等等。

多沉淀,就是要边读边思考,既要结合世情国情民情社情从全局上思考,也要结合单位实际工作从细微处思考。

无论阅读,还是思考,既要学会“吸星大法”,也要练好“洗髓功” ,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2、培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

禅师参禅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参禅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能够透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提升材料层次就需要拥有这样的能力,练就透过迷雾表象、直抵事物根本的高超本领与独特眼光。

《人民日报》在“关于某艺考报名APP故障引发考生报名难”的问题上,就脱离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就事论事的常规思维习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巧设观点,夹叙夹议,逐层挖掘,逐步推进,慢慢提炼出“规范考试流程、完善招录设计,倡导积极理性的备考观念、杜绝招生乱象、营造清朗的艺考环境”等深刻观点。这些观点涉及国家制度、人文理念、政治环境等一系列国家制度设计层面的重大问题,令文稿层次立马新颖高大起来。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独立思考的目的,就是帮助摆脱照搬照抄的劣习。

曾经有网友给我留言说,自己每次接到任务就找“度娘”,现在感觉离开“度娘”就不会写作了,应该怎么办?

“借鉴”他人文章,容易产生写作依赖,后果就是让我们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失去基本的写作能力。

照搬照抄是公文写作的大忌,特别是为领导起草讲话材料,不仅需要用独立新颖的观点去构思破题,而且引用名人警句都需要再三斟酌。

独立思考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培养这种习惯与能力,当好“有心人”是第一步。只有坚持在干中学,在干中思,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习惯,经常剖析各层级的重点工作、细微现象、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刻意训练,才能慢慢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实事求是的习惯

公文界隐藏着很多文人墨客,他们底蕴厚实,阅历丰富,才智过人,文笔秀丽,创作过很多优秀作品。然而现实却又异常残酷,虽然他们能力出众,却往往不被重视,很多人在办公室一呆就是10多年,青年才俊变成了油腻大叔,还在原地踏步,晋升无望。

他们不被重用的原因归纳起来无非三点:一是个性独立,喜欢走文艺路线,写自己风格的材料,不顾及领导需求;二是追求华丽文采,喜欢高大上,满篇官话套话,空洞无物,不接地气;三是急功近利,为追求数据好看,事例显眼,捏造假数据、假事件,材料不能用,领导不敢用。

以上三种现象,就是脱离实际,不遵循实事求是造成的。公文根本目的是用于实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弄虚作假的人品与文风,必然不会被领导所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