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氏封面女星多不胜数 《南国电影》当年必定畅销

 公司总裁 2019-02-11

尤敏在邵氏不受重视,自然以她为封面的刊物则是少之又少



 

以女星作封面最多的香港电影“官方刊物”无疑是《南国电影》。于1986年停刊的《南国电影》,从1957年创刊起,在长达近30年的时期里面,可作封面级的邵氏男星实在寥寥可数——王羽、岳华、罗烈、陈厚、金汉、凌云、姜大卫、狄龙、宗华、陈观泰等。然而,封面女星则多不胜数了,从李丽华到林黛、凌波、乐蒂、何莉莉、井莉、郑佩佩、邢慧、方盈、舒佩佩、秦萍、胡燕妮、李菁、杜娟、丁红、贝蒂、恬妮、胡锦、陈萍、邵音音、施思、白小曼、燕南希、余莎莉及至1970、1980年代来自台湾的林珍奇、萧瑶、珍妮、王祖贤等等。

 

特别是那张曾刊在《南国电影》的连页画面,在巨大的影棚内,邵逸夫安坐在一辆黑色杜奇房车前,身边、身后及车顶上站着或坐着甚躺着(半裸的女星)众多女星和男星的大合照,这是香港被视为“东方好莱坞”形象宣传的一张“标准相”。这也是邵氏的黄金时期,当然也是《南国电影》的黄金时期。

邵逸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旗下艺人的大合照

 

《南国电影》可说是最成功的香港“官方”电影刊物。邵氏作为垂直式运营、管理的电影托拉斯,这本电影杂志为邵氏所起的作用可说是“形”以外的品牌推广,为邵氏争取和巩固了不知几许的“邵氏死忠”拥趸。事实上,邵氏影片为港、台和东南亚观众提供了文化上的“中国想象”的同时,《南国电影》成为让邵氏拥趸们天天拥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不但是为邵氏营造了成功的商业企业形象,建立了对外宣传的企业文化,特别在娱乐新闻远不如今天般发达的年代,这本为“邵氏出品,必属佳片”推波助澜的刊物,无疑也成“邵氏出版,必然畅销”之刊。 

   

邵氏这个品牌想必就不用多说了,虽然从现在看来,早期的杂志定位更像是偶像画册跟公司的宣传品,不过多年来形成的期期封面用旗下当红女星的风格还是颇令人怀念。从这本杂志封面的变迁我们可以窥见整个香港娱乐产业的变化发展乃至社会潮流,审美情趣的改变,而那些在封面上曾经青春可人美艳倾城的演员们如今也都老去,一张张的看下去不禁感叹起世事变迁。那么就让我们随着这本旧杂志一同怀古,一同去追忆往昔吧!

陈厚是早期《南国电影》杂志上唯一上过封面的男影星

 

一、林黛加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成为基本演员,可惜一直未有演出,沦为“纸上明星”。1951年,得到著名演员兼导演严俊帮助,转投“永华电影公司”,拍摄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红,从此广受观众青睐,更成为当时两大电影公司“电懋”和“邵氏”的争夺对象。1961年,林黛婚后正式加盟邵氏。其中《金莲花》(1957)、《貂蝉》(1958)、《千娇百媚》(1961)及《不了情》(1961)更令她四度成为亚洲影后,锋头一时无两,更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二、1960年,李丽华正式加盟邵氏,主演过多部名作,包括《杨贵妃》(1962)、《武则天》(1963)、《万古流芳》(1965)、《红伶泪》(1965)等。1964年,她以《故都春梦》而荣获第三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69年,她以《杨子江风云》,再获第七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三、凌波,1961年替邵氏《红楼梦》当幕后代唱,后获李翰祥提拔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从此平步青云。《梁山伯与祝英台》轰动全台湾,凌波以此片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时至今日,仍有称她为“梁兄哥”,足见此片之厉害。后来,她又以《花木兰》(1964)荣登第十一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另外,她更以《烽火万里情》(1967)夺得第六届金马奖影后,奠定她在邵氏第一女星的地位。

四、郑佩佩,1963年考入“南国实验剧团”,毕业后进入邵氏公司当演员。从影首部作品为《妲己》(1964)。1964年,主演文艺片《情人石》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国际独立制片人协会‘金武士奖’。在《宝莲灯》(1965)中尝试反串演出。1966年,邵氏开拍《大醉侠》,由于她对芭蕾舞音乐和中国古典舞蹈都有相当造诣,因此演起武侠片来,身手敏捷,姿势美妙。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演技优秀和最有前途的影坛新秀。

五、丁宁8岁时举家迁居香港钻石山一带,因住家邻近“大观片场”,便在白光主演的《玫瑰花开》(1951)客串儿童角色。培道中学毕业后,为导演李翰祥发掘,以《安琪儿》(1958)一片投入影坛,同时加盟邵氏为基本演员。丁宁在邵氏的地位仅次于李丽华、林黛及乐蒂,与丁红同受重视。期间,多与赵雷、陈厚搭档,主演小成本时装片,大制作电影则任第二女主角。丁宁是邵氏的外交大使,专门出席活动领奖。1963嫁与邵邨人之子邵维锡,从此息影。

六、叶枫1963年从电懋加入邵氏,邵氏利用叶枫原来在电懋的气质定位,转而老让叶枫演老气的少妇角色,没有对叶枫花大力气重新包装,再和关山主演了《山歌恋》(1964),和凌云主演了《痴情泪》(1965)等片之后,因家庭关系便退出了影坛。

七、杜娟(1942--1969)原名彭小萍,四川人。1958年开始加入邵氏。杜娟是一个充满东方女性美丽魅力的女郎,然而她的美丽与魅力却是倾向野性的,因此有“野女郎”之称。以演《狂恋》(1960)走红,曾因演《第二春》(1963)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她是香港银幕上有名的“邦女郎”之一,1969年在婚姻失败和事业走下坡的情况下,,和她同居的一位女服装设计师何妙芝双双服毒自杀毙命。

八、林凤在处女作《仙袖奇缘》(1957)中已当上主角,跟着的一年拍了5部片,以《蓬门淑女》(1958)和《玉女惊魂》(1958)奠定其粤语片“玉女”地位,成为邵氏最快速窜红的新星。她亦於1965年入选“丽星杯”最受欢迎的红星。她可说是邵氏早期培养、力捧得最成功的新星,亦是香港战后新一代电影观众的青春偶像。由1957年至1962年,邵氏粤语片组拍了58部片,她主演了30部,大部份卖座都不错。当年邵氏的官方刊物“南国电影”便因此替她起了“邵氏之宝”的雅号。林凤1967年拍完《月向那方圆》后结婚息影,1976年因服食过量安眠药逝世,年仅36岁。

九、张仲文,河北省人,身材壮硕,是国语片著名的性感女星,号称“最美丽的动物”,又得绰号“喷火女郎”,充分反映其野性、豪放的形象。1958年获亚洲影业公司青睐,演出《三姊妹》。并在其中边舞边唱主题歌《叉烧包》。其后在《喷火女郎》(1959)中的冶艳形象深入人心。1963年正式加入邵氏电影公司。由于年龄关系多是演年轻演员如李菁、杜娟等的母亲角色,将母爱内心戏刻划得丝丝入扣,片中对白自己配音,更以演技取胜,影片有:《盲目的爱情》(1961)、《杜娟花开》(1963)等,另也参加古装片如《潘金莲》(1964) 、《西游记》(1966) 等让影迷惊喜。她宜古宜今,1967年下嫁一名德国人,退出影坛。

十、李菁自幼就对电影即有兴趣,就读宝血女中时,听闻邵氏所属的“南国实验剧团”公开招收第二期学员,不顾父母反对坚决投考。当年有超过两千人报名应试,李菁凭获清新的外表和表演天份幸运录取,与方盈、江青、郑佩佩、秦萍等40人成为同期同学。训练班结业后,与邵氏订下8年合约,第一部电影是《妲己》(1964)。同年,她演出《血手印》及《双凤奇缘》。1965年5月李菁以《鱼美人》获得荣获第12届亚洲影展影后宝座,有'娃娃影后'之称。此后“东家”邵氏有计划性的展开力捧,一连为她开拍新片,声势一路窜升,作品票房屡创新高。1967年邵氏开拍《珊珊》,这是她从影以来首次演出时装文艺片。1969的《保镖》更是成为全年最卖座电影的第6名。

十一、井莉,山东济南人,6岁时已开始在台湾拍戏,1966年赴香港签约邵氏电影公司成为基本演员。在邵氏17年,井莉演过超过50部电影,包括张彻执导的《刺马》(1973)与《马永贞》(1972),楚原执导的《流星·蝴蝶·剑》(1976)及《天涯明月刀》(1976)都是当时受欢迎的电影。1970年井莉出嫁,为追求平淡生活而于80年代初息影。

十二、1968年,导演张彻从十个新人试镜中首选了狄龙,让他在邵氏电影《死角》中首次演出并担当主角,于是他的大侠生涯开始。随着新派武侠电影的大受欢迎,狄龙也和当时的楚原、古龙被誉为“铁三角”。楚原的导演,古龙的剧本,狄龙的演绎,这就是电影质量的保证。他与姜大卫成为当时邵氏最红的小生。一个正气凛然,一个桀骜叛逆,相得益彰。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现代时装剧的崛起,武侠电影开始没落,邵氏的风光开始衰退,狄龙的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遇上同样郁郁不得志的吴宇森。1985年,他主演了邵氏的《货柜小子》之后,离开了邵氏。

十三、施思以15岁之稚龄,1969年考入邵氏电影公司,并与之签约,从台湾赴港发展,初以女侠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受到观众一致欢迎;邵氏有鉴于此,便塑造她成为郑佩佩第二,之后作品大都以武侠片为主。在众多作品中,她尽展优美灵活的身手,奠定了第一武侠女主角的地位。1980年,拍罢《连城诀》后便离开香港返回台湾继续拍片。

施思和尔冬升

十四、其他艺人

钟情

 

林翠

 

欧嘉慧

 

范丽

 

李香君

 

秦萍

 

方盈

何莉莉

 

王羽

 

姜大卫

 

夏文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