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国情怀:儒家与族谱》 选读

 chuncuiaz 2019-02-11
作者:华夏文库

《家国情怀:儒家与族谱》

书摘:

引言

曾几何时,它是家家户户崇奉的宝典;曾几何时,它是官差们按图索骥的杀人名册;曾几何时,它是人们仓皇逃难时舍不得丢弃的传家之宝;曾几何时,它又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成了“封建”“落后”的代名词;曾几何时,它又恢复为乡间百姓集资纂修、尊奉跪拜的圣物。它就是族谱。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族谱仍然被今天的人们所关注。很多人肯定它的价值,积极参与续修族谱;也有不少人认为它是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可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族谱为何物,不晓得它所经历的风雨,更看不到它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族谱,就请跟随笔者一览它的演变,一观它的奥秘。北京孔庙收藏的家谱、宗谱和族谱它们记录的都是家族史,只是收录范围有所差异一缘径探幽看演变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族谱与正史、方志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三大支柱,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谱在历史上发挥了保存资料、教育族群、寻根旅游、民族认同、对外交流等重要作用。

2.族谱的前生

宋代之后,族谱才集中出现。在此之前,类似族谱的谱牒已经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回顾一下族谱产生之前的各种表现形式。它们虽然不叫族谱,可是发挥的作用和族谱非常相似。先秦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族谱是结绳记事式的。夏朝,王室已经有了记录国君世系的谱牒。商代,族谱的物质载体变成了龟甲和兽骨。周代,贵族喜欢在鼎等礼器上铭刻自己家族的世系。在铭文中,作为后代子孙,对祖先的善行大加称赞,对其恶行,则隐而不书。这一原则就是《礼记·祭统》里面讲的“称美而不称恶”。后世的族谱修纂继承了这一原则。1976年,陕西扶风出土了微氏家族的《墙盘》。上面清楚地记录了从周文王到周穆王六代周天子的世系。国家也设立专职官员,负责全国贵族家谱的记载和管理。《周礼》一书中记载礼官小史的职责就是:“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意思是记录帝王的世系传承和关系亲疏。太史和内史则掌管诸侯、卿大夫的谱系资料。而各诸侯国也都设立官员,管理本国国王的谱系资料。例如,屈原曾经做过三闾大夫,主要负责掌管楚国昭、景、屈三族的谱系资料,编制三姓的家谱。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名为《大戴礼记》和《世本》的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帝王、诸侯和卿大夫的姓氏、世系、都城、制作等情况。太史公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就曾经使用了《世本》一书中的许多材料。先秦时期,族谱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明确财产和职位的继承。因此,族谱编修完全由官方主导。从功能来看,主要集中在认祖归宗、选举官员、婚姻择配等方面。说到底,这是和嫡长子继承制相联系的。当时,兄弟之间有嫡庶之分,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和职位,而庶子则要降等使用。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皇家设立宗正来管理皇族事务,并负责编制皇室家谱。到了两汉时期,族谱记载的范围仍然局限于帝王世系。例如,皇家设立宗正来管理皇族事务和编纂皇亲国戚的谱牒。另外,朝廷还设置专门的官员,负责为异姓王侯编纂谱牒。此时,私人修撰家谱也慢慢出现。例如,司马迁就在《太史公自序》中详细地追溯了自家的世系传承。扬雄等人也撰写了自家的家谱。到了东汉时期,官府通过“察举”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才能和口碑都变得空前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