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至2月10 日,除夕至大年初六,今年的春节档划下了句点。根据猫眼电影的统计,这个春节档综合票房达到了58.3亿元,同比仅增长1.4%,观影人次超1.3亿,同比则下降了10.3%。几乎与去年持平的电影票房与下降的观影人次都指向了一个结论,即票房增长开始见顶。 过去十年,是中国电影票房快速增长的十年,实现了十几倍的增长。去年二月,中国单月电影票房超百亿,创下了全球单月票房纪录。在这样汹涌的势头之下,无怪乎有乐观者预期,2020年中国票房可能超过北美票房。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样的预期恐怕有点太过乐观。 1 见顶的票房 票房见顶的信号在之前就已经能观察到了。且不提2016年全年票房的低谷时期,仅仅回顾2018年,就能看到一些端倪。 2018年的春节档,开创了票房新纪录,达到67%的涨幅后,五一档、暑期档的涨幅一路下跌,这倒是可以理解,当市场体量进化到一定阶段,其增速下滑是必然的趋势。然后到2018年后半段,国庆档、贺岁档则是出现了同比连续下降,市场大盘也几次触及冰点,与上半年的票房火热形成鲜明对比。 2018年收官,606.97亿元的票房也就刚刚超过年初立下的600亿的小目标。而这还得得益于年底两部好莱坞影片《毒液》和《海王》的“超常发挥”。即便如此,2018Q4中国内陆总票房为111.25亿元,而2017年同期为131.22亿元,同比下滑了15.22%。 再说回今年的春节档。实际上,无论是从春节档的宣传意义和象征意义,还是其在全年电影票房越来越高的占比(从2011年约2.6%增至2018年约9.5%)来看,春节档对全年的电影票房都有指示作用。 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观众正在远离影院而去,观影人次相比去年减少了1500万人。这其中既有娱乐方式的替代效应,也有盗版资源流出的影响,还有就是票价的提升。 实际上,在观影人次下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总票房比去年略微增长,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票价。 今年春节期间电影票均价大约每张44.8元,而去年平均均价在每张39.7元,平均每张票比去年贵了5.1元,增幅达到13%。尤其是大年初一,电影票涨价更是明显。 笔者本想在春节期间去电影院看部电影,一打开购票软件就被动辄六七十,甚至上百元的电影票给吓怕了。在我家乡的一个县级市,市内主要的电影院在春节期间,《流浪地球》的电影票高达70元,而平时一张电影票的普遍价格仅二三十元左右。 在春节期间提高电影票价的做法其实无可厚非。 当春节看电影成为一种新“民俗”,电影票价的价格弹性降低,影院提高电影票价反而能提高收入,这是经济学课本上的标准例子。这个例子用在中国今年的电影市场上,正确又不完全正确。因为,消费者的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化,电影的替代品非常之多,而一旦一张电影票价提高到六七十元左右,观众在购买电影票的时候就会犹豫了。就像刚刚举的例子一样,在一个人均收入一千多元的县级市里,购买一张70元的电影票实在不是一个理性的行为。 所以说,影院在一定程度上实则高估了消费者对电影票价格的刚性,而如果再像今年春节一样靠提高票价来维持票房收入的话,无疑于涸泽而渔。 2 《流浪地球》的“逆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春节档来临之前,这八部电影的造势就开始了。 从《啥是佩奇》的病毒营销,到预售期间的大量票补,点映之后的舆论造势,以及那些惯常的锁定排片的伎俩,在硝烟弥漫的春节档,各大影视公司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的竞争中,一开始是落于下风的。首先,《流浪地球》的片长最长,在寸时寸金的春节档是吃亏的,因为片长长就意味着可能导致当天少排几场,收入减少;其次,《流浪地球》的排片以3D为主,其平均票价在这八部影片中也居于上限,在单价上比较吃亏;再者,《流浪地球》的宣发虽然可圈可点,但绝不是最优秀的那个,演员阵容相对于其他影片也较弱;最后,《流浪地球》的题材为科幻灾难类型,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下其实并不讨巧。 所以,春节档之前,《流浪地球》的预售成绩仅排名第四,位列《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和《新喜剧之王》之后。2月5日,大年初一,《流浪地球》的排片仅为11.6%,同样位列这三部影片之后。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流浪地球》开始了它的逆袭之路。 2月6日,《流浪地球》的排片上升至17.7%,位列第三,2月7日,《流浪地球》排片升至24.7%,排名第一。仅仅用了两天,《流浪地球》就在排片上实现了逆袭。 再看票房,《流浪地球》在首日票房仅1.87亿元的开局之下,随着排片增加,票房一路上涨,首周累计票房超过20亿元,缔造影史新纪录,快于《唐人街探案2》(7天)、《战狼2》(7天)、《我不是药神》(9天)。 《流浪地球》的逆袭,有其必然性。与在待在家中玩一把游戏,看一部电视剧,刷刷抖音相比,在春节进入电影院看电影这件事,本身就颇具仪式感。再加上其成本不低(票价),一部什么样的影片才能促使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五年前与现在不尽相同。时间倒回到五年前,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时期,内容与渠道的扩张造就观众需求上的第一波扩张,此时,国产电影市场上鱼龙混杂,低口碑却高票房的电影时有出现。 以2014年为例,当年票房前三为《变形金刚4》、《心花怒放》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这三部影片的豆瓣评分分别为6.5、7.1和4.2。前两部还算及格,《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则是典型的“烂片”了。 2018年呢,票房前三分别为《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和《我不是药神》,除了《唐人街探案2》仅有6.7分,另两部影片的评分皆在8分以上,算是人民群众津津乐道的“好片”之列了。 不得不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这些年的历练,电影从业者在成长,观众也在成长。观众的口味更刁钻,审美提高了,在进入电影院做出选择时,更加看重电影的质量和口碑。 而前面所提到的电影上映之前的造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电影的表现,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它们可以决定第一天的排片,却无法决定后面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所谓“烂片”,像《爱情公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用强大的宣发在上映首日大放异彩,却在次日票房出现雪崩式下跌。 在春节档,这样的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因为春节档往往是影院赚钱的时候,这一周基本抵得上淡季一两个月的利润,影院对待排片慎之又慎。而影院后续调整排片的依据,一个是观众的口碑,另一个则是影片的上座率。 而从《流浪地球》后续的表现来看,其上座率始终处于30%以上,唯一高于它的是《熊出没》。其猫眼评分9.3分,为春节档8部当中唯二超9分的电影,另一部也是《熊出没》。这样也就不仅能解释《流浪地球》为何能够实现逆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熊出没》也实现了逆袭。 3 尾声 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在网络上进行了放大,以至于,现在的网上形成了如同《流浪地球》中势不两立的“飞船派”与“地球派”一样的“挺《流浪地球》派”和“倒《流浪地球》派”。 当然,《流浪地球》的缺点如它的优点一样的明显,比如它的叙事有些混乱,逻辑有不通的地方等,然而这都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当你看完这部电影,你很有可能会忽略其中的瑕疵,而惊艳于其精美的特效、熟悉的中式叙事和剧情推进带来的感动。用陈佩斯的话说,“你管得了我,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 。 即使苛刻一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用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标准,可能刚刚及格。但《流浪地球》也已经踏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小步了,有的时候,在hard模式下拿到60分,比在easy模式下拿到90分,来的更加困难。 至于说《流浪地球》能够代表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吗? |
|
来自: alayavijnana > 《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