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子德:科学、技术和工程

 老沈阅览 2019-02-12

      杜子德   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常把科学和技术放在一起说成“科技”,也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这种含混的说法导致评价和行为上的错误,对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害。

   中国常把科学和技术放在一起说成“科技”,也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这种含混的说法导致评价和行为上的错误,对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害。

   科学(science)的作用是发现和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生物学中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是自然科学的例子,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是社会科学的例子。发现规律并解释规律让人类了解自然,但科学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所以科学还不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技术,而不是科学。

   技术(technology)是人类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近代以来发明的技术大多基于科学理论。比如知道了激光原理以后,发明了激光通信、激光加工等技术,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但技术发明并不总是依赖科学原理,有时在不懂科学原理前也会有技术发明,但难以走远,比如中国发明了火药,但并不知道其化学原理,因而没有发明火炮。

   工程(engineering)是用现有成熟的技术(群)和其他元素完成一项有实用价值的人造物或产品,曼哈顿计划、两弹一星、北斗系统等都是工程。很好的技术并不意味着很好的工程,只有将技术成功运用在工程中,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没有科学原理,就没有先进技术的发明,没有足够多的实用技术,就不可能完成工程任务。科学、技术和工程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均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因此,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必须遵从不同方法论,也有不同的评价方式。

   科学是探索性的,事先并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发现。因此,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给予充分的自由度,不能要求什么时候一定要出成果。对于技术发明,尽管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达成的目标,但也需要积累,具备一定条件,比如对于原理的理解,对于相关材料的要求以及符合要求的加工工具等。实现工程目标除了要求技术成熟之外,还需要一套复杂而严密的管理手段。

   科学、技术和工程有不同的特点,其评价标准相差很大。中国往往把三者混为一谈,把科学看成技术,甚至看成工程,往往采用工程管理的办法对待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如果原理还没有搞清楚就匆匆上马做大工程,无疑是拔苗助长,造成巨大的浪费。本期的“量子计算五人谈”为理解科学、技术和工程解剖了一个鲜活的案例:通用的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目前属于基础研究阶段,还不到盲目上大工程的时候。

   基础科学研究应主要靠公共财政投入,由科学家自由探索。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其投入应主要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政府,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的技术研究,则需要国家投入,如两弹一星。发展CPU和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关键是培育产业生态,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最终只能靠有能力的骨干企业来解决。

   尽管科学与技术的边界往往难以非常清晰地界定,但不了解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本质差异,就会犯极大的错误,现在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