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湖帆的收藏佚闻史,附名画解疑、艺文掌故、画家趣事

 总总1ilojlvc0p 2019-02-12

吴湖帆(1894-1968)



2018年12月15日,苏州博物馆“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将拉开帷幕。展览的主角,是晚清时期钟鸣鼎食、簪缨世家的苏州潘家


潘家,与苏州另一世宦吴家,结为姻亲。潘祖年之女潘静淑,与吴大澂之孙吴湖帆的姻缘,是近现代画坛的一段佳话。



2018年12月7日,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如期开展,异常火爆,好评如潮!


董其昌是晚明最负盛名的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三百年后,在董其昌的家乡上海,另一位集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多才多艺于一身的吴湖帆,开始声名远播!




苏州,是吴湖帆的第一故乡,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上海,则是吴湖帆的第二故乡,也是吴湖帆的扬名立万之地!


苏州博物馆“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和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位海派艺坛的巨擘——吴湖帆!


那么,吴湖帆到底有哪些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文掌故,逸闻趣事呢?


「元宵」与郑思肖《无根兰》


民国初年的某天,在上海,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位神色匆匆的画商,携带一布料包裹,敲开了位于嵩山路88号的「吴宅」。


吴湖帆把这位老相识请到二楼的「梅景书屋」,询问其中原委。


原来啊,有一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人,因家里急等用钱,想把一幅家藏的元朝古画抵押给这位画商。


画商看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看不出画的真伪,所以想请吴湖帆帮忙掌掌眼!因为在当时的上海,吴湖帆可是首屈一指的鉴定大家。


吴湖帆泰然自若地说道:打开吧,我来瞅一眼!


画商连忙展开画卷,一幅栩栩如生的“墨兰图”现於眼前。


(元)郑思肖(所南)《无根墨兰图》(1306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画的是两株兰花。自题“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署款“丙午(1306)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


吴湖帆瞅完一眼,立马来了精神:难道是南宋「遗民画家」郑思肖的《无根兰》?如果是真本,那就是海内外仅见的孤本了,弥足珍贵呀!


那么,它到底是真是假呢?吴湖帆陷入了思索……


画商很难为情:毕竟在上海的文艺圈,让吴湖帆下不来台,就不好了!


吴湖帆突然领悟到了什么,灵光一闪,惊呼:真迹无疑!


(元)郑思肖《无根墨兰图》署款


画商也激动万分,追问吴湖帆其中之玄机?


吴湖帆不紧不慢地侃侃而谈:老兄请看画上署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七个字。奥妙和玄机,都在这里。


仔细再看,里面的「正」和「十五」是用印,盖上去的。所以,无论是哪年画的画,都有可能盖上「正月十五日」。


「正月十五日」是什么?


画商答道:「元宵」啊!


吴湖帆微微点头,孺子可教也!


「元宵」,谐音「元銷」,或者「銷滅元朝」!


「銷滅元朝」,这正是郑思肖最希望、最憧憬、最梦寐以求的事!


(元)郑思肖《心史》


元初的时候,那么多的南宋「遗民画家」,试问:谁最铁骨铮铮,桀骜不驯?谁最有气节,最有反抗精神?谁最怀念宋朝,不与元朝廷合作?


不是赵孟頫。赵孟頫坐稳了「贰臣」,还忘了自己姓「赵」,妥妥地忽必烈的眼前红人……


也不是钱选。钱选一门心思的打击「造假作伪」,维护「舜举」的品牌,没空关心政治……


那会是谁呢?


还用寻思吗,当然是「郑所南」


1279年,「崖山之役」,陆秀夫怀抱少帝赵昺投海自尽,紧接着,南宋十余万军民跳海殉国……


得知消息的「郑所南」悲怆痛哭,当即改名「思肖」


「思肖」,就是「思趙」!


他还把家中厅堂命名为「本穴世界」。


「本」字,拆分成「大」「十」。「十」与「穴」合成「宋」。所以,「本穴世界」,就是「大宋世界」。


「郑思肖」喜爱画墨兰。南宋一亡,他笔下的兰花,就再也没有「土」了。这种墨兰,就是画史上著名的郑思肖牌《无根兰》。


……


听完吴湖帆的一通讲解,画商高兴地晕了头。回到铺子,当即收下画,做成了这笔买卖!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这幅孤本郑思肖《无根墨兰》,还是被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购得。过了几年,吴湖帆的弟子王季迁从美国传来消息:庞元济把这幅画卖到了美国。


最终,这幅画被日本著名收藏家阿部房次郎所得,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学渣」到「学霸」:陈巨来与「秦爰


1927年,某日,吴湖帆於家中翻检祖父吴大澂遗物,无意间找出一块包浆醇厚的金块,重约三钱,上方铭刻阳纹「秦爰」。


战国「秦爰」,吴大澂、吴湖帆旧藏


吴湖帆也算见多识广的大藏家了,可对于这块新奇之物,也是头一回见到。吴湖帆感叹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毕竟「金石篆刻」并非强项。


吴湖帆顿时想到了自己一生的亲密好友:知名篆刻家「陈巨来」。遂邀约「陈巨来」前来,共同品鉴祖父收藏的这枚罕见之物。


陈巨来「安持」印


「陈巨来」细细把玩一番,心想怎好拂了吴湖帆的面子,谦虚地说:本来我也没见过的。不过,前不久,我去「袁克文」家做客,当时文客雅士,宾客满堂。


袁公子当众展示了几件他最近得意的收藏,其中就有一件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这类「爰金」,是战国时期,违法乱纪后,所缴纳的“罚金”,俗称「罚锾」。


战国「郢爰」,荆州市博物馆藏


陈巨来的一席话,让吴湖帆羞红了脸。难道自己风流倜傥、满腹经纶,还不如陈巨来么?


回想起往事,吴湖帆更是羞愧难当。


天泉阁(陈巨来刻)


因为,就在三年前,陈巨来还是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学渣」。没想到,短短三年光阴,陈巨来简直从头到脚、里里外外、脱胎换骨,成了「学霸」: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士别三年呐!


吴湖帆还记得与陈巨来的第一次见面。当时的陈巨来刚刚拜「赵叔孺」为师,篆刻、书法都未曾入门。


蔡寿徵(赵叔孺刻)


墨戏(赵叔孺刻)


那是1924年的某一天,陈巨来与老师赵叔孺正共同欣赏隋代的《常丑奴墓志》。赵叔孺一边讲解其中妙处,陈巨来一个劲地啧啧称赞!(下文以吴湖帆为“第一人称”)


这件隋朝墓志还是我借给赵叔孺看的呢,这可是我吴湖帆的珍藏啊!


我的突然造访,打断了他们师徒俩。赵叔孺看到我来了,准备把我引荐给陈巨来,让我对指点一二。


我客气了一下,当即拿起陈巨来平日篆刻的几枚闲章,瞅了两眼。立马毫不客气地说:巨来贤弟在篆刻上,还是很下功夫的!看你运刀,神似「汪尹子」啊,不过你还没有掌握其中诀窍,差点火候。还好我家正藏有「汪尹子」的印集,回头借你观摩观摩哈!


陈巨来一脸无辜地扭头转向赵叔孺:老师啊,谁是「汪尹子」啊?


我的心中一万个不屑!


赵叔孺也觉得脸上无光,很尴尬地对陈巨来说:「汪尹子」,名汪关,是明末清初皖派的篆刻家,与皖派大师程邃(穆倩)齐名「汪尹子」尤善用冲刀,很值得你学习借鉴啊!


从此以后,陈巨来篆刻、治印突飞猛进,炉火纯青。


我也和他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


一幕幕往事,让吴湖帆思绪翻飞,浮想联翩!


最后,吴湖帆只好用「阿Q精神」抚慰一下自己脆弱的小心脏:篆刻之事,就让你陈巨来出我一头吧!


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教会了我们「无为」;那么,庄周的《南华经》则告诉了我们「守弱」的好处:你如果炫富,就有可能找你借钱;你如果炫才,就有可能找你帮忙;你如果炫技,就有可能找你办事……


所以,陈巨来既然这么有本事,得了,吴湖帆以后有什么刻刻、印印的活,就都找你帮忙了。


陈巨来为吴湖帆刻《湖帆七十后作》


有一回,吴湖帆想给自己的画室命名,名字都想好了,取自吴家的两件重磅珍藏:(北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和米芾《多景楼诗册》。


北宋 米芾  多景楼诗册

吴湖帆旧藏


北宋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诗卷局部

吴湖帆旧藏


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诗卷》,开头第一句“迢迢访仙城”;米芾的《书多景楼诗册》也有“迢迢溟海六鳖愁”之句。


于是,吴湖帆便把两幅法帖折中,取其精义,将画室命名为「迢迢阁」


吴湖帆 记陈巨来刻“迢迢阁”朱文印及张大千画迢迢阁图信札


得为「迢迢阁」刻一方印章啊!得了,就找你陈巨来吧,就叫你能耐呢!


果然,陈巨来当即应允,随即操刀,为吴湖帆精心刻治一枚「迢迢阁」印,以后吴湖帆写字画画经常盖上。


「迢迢阁」印


没有收藏「带字青铜器」的藏家,不是好藏家


文艺圈的人都知道,吴湖帆是吴大澂的孙子!但从血缘关系来说,吴湖帆的祖父并不是吴大澂,而是吴大澂的哥哥吴大根


吴大澂兄弟共三人:长兄吴大根,吴大澂排行老二,弟弟吴大衡。吴大根,字澹人,号培卿,有子「吴本善」。「吴本善」是吴湖帆的亲生父亲。


吴大澂的儿子去世时,并无子嗣,于是将吴湖帆过继,成为大澂之孙。


吴大澂(1835-1902)


陈巨来曾为吴湖帆篆刻一枚“江南吴氏世家”的朱文印。「世家」这个词,还略带有科举制度的余辉,是簪缨士族才配得上的美誉。不过,吴湖帆确实没有吹牛,苏州吴家,还真的配得上这个美誉!


陈巨来刻“江南吴氏世家”朱文印


大家看看吴大澂的朋友圈就明白了。


在晚清文化圈,吴昌硕、黄牧甫是吴大澂的下属;顾麟士、王懿荣、陈介祺是吴大澂好友;吴让之、潘祖荫是吴大澂学长……


吴昌硕刻吴伯滔印


在晚清政坛的核心圈中,张之洞、袁世凯是吴大澂的儿女亲家;左宗棠、汪鸣銮是吴大澂的同僚;翁同龢、俞樾是吴大澂的学长。


吴大澂的朋友圈(苏州博物馆)


吴大澂本人也是晚清的封疆大吏,历任陕甘学政、太常寺卿、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等职务,阅历广博,遍及大江南北。吴大澂,又喜好金石、碑刻收藏,闲暇之余,都与金石、碑刻打交道。


吴大澂原先收藏一方铜质秦权,重约五十三斤,铭刻秦始皇廿六年皇帝诏书,被誉为“诸权之冠”“小篆之初祖”“秦金第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秦权拓片

吴大澂旧藏、后归端方

吴昌硕、陆恢、褚德彝、顾鹤逸、吴湖帆等题跋


吴大澂还格外珍爱摹拓古器物。有一回,他精心将新石器、商周、西汉等等年代的玉琮、龙纹璧、玉尊、玉璋、钱币石范、榖纹璧、飞廉瓦当,共19种,用朱砂拓片成「四条屏」。吴大澂还亲自考证古物名称、形制、年代,写在旁侧。


吴大澂  各式金石器物拓片并释读


民国时期,最贵的古董,不是古画,也不是法帖,更不是瓷器;而是商周的青铜器。当然,带有铭文的更珍贵!


虽然收藏家都有自己的癖好和趣味,但在当时,大家一致公推:「带字青铜器」才是收藏的「珠穆朗玛」,是斗宝比赛中的「屠龙宝刀」。


所以:没有收藏到「带字青铜器」的藏家,便不是好藏家!


吴大澂,最珍贵的收藏就是一个钟和一个鼎,而且均带有长篇铭文。「钟鸣鼎食之家」,当然有钟,还得有鼎。


吴大澂旧藏克鼎(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1874年,39岁的吴大澂,跑到大西北,担任陕甘学政,主管一方教育。学生们一放寒暑假,吴大澂就下了乡。陕甘地区是周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周代的青铜彝器,说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略显夸张,最起码当时那地儿,真的不缺青铜器!


吴大澂没费多大工夫,就买下一件《宋微子鼎》


《宋微子鼎》铭文「愙」,吴大澂也因此改号「愙斋」、他毕生心血著成的书,取名《愙斋集古录》,可见这「鼎」在他心中地位!


     愙鼎全形拓轴  苏州博物馆藏


吴大澂 愙斋集古录(上海图书馆藏)


吴大澂去世后,还把克鼎、刑钟,传给了吴湖帆。克鼎、刑钟是西周孝王时期青铜精品。


刑钟

吴大澂旧藏


吴湖帆得了这两件宝贝,专门辟一室庋藏,名为「刑克山房」


(西周)《克鼎》拓片

吴大澂旧藏


「贵潘」与潘静淑的嫁妆


晚清的苏州,出了两个簪缨世家:一个是吴家,另一个就是潘家!


吴家是苏州名门望族,但如果拿吴家跟潘家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好似《红楼梦》里,王熙凤拿秦可卿之弟秦钟,对比贾宝玉:「秦家兄弟可把你比下去了」!


连吴大澂、吴湖帆他们家都相形见绌,那潘家得有多显赫啊!


潘家世系图(苏州博物馆)


2018年12月15日,苏州博物馆“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即将开幕,展览的主角就是苏州名门望族「贵潘」。


宋刻本 后山居士文集  潘家旧藏


同治年间,李鸿章任江苏巡抚,特为潘家题匾: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有清一代,潘家共出了:一个状元、八个进士、十六个举人,厉害吧!


潘世恩状元及第匾额(苏州博物馆)


道光皇帝御笔赐潘世恩“福”字匾(苏州博物馆)


潘世恩(1769-1854)字槐堂,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傅。


潘祖荫(1830-1890),潘世恩之孙、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少卿、工部尚书。


潘祖荫与吴大澂(1835-1902)同朝为官,又有同乡之谊。于是,很早的时候,潘家就与吴家订下了「娃娃亲」,将潘祖年之女潘静淑,嫁给吴大澂之孙吴湖帆。


1915年,22岁的吴湖帆与24岁的潘静淑,奉「娃娃亲」之约,正式拜堂成亲。两人从此琴瑟和鸣,相敬如宾,过上了夫唱妇随的神仙眷侣的生活。

潘静淑画、吴湖帆题 蔬果图


潘家随女,随嫁了三部书:《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宋拓孤本)、《皇甫明公碑》(北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随嫁金银是土豪,随嫁宋版是雅豪!)


吴湖帆的祖父吴大澂,正好珍藏有《温虞恭公碑》的南宋拓本


四部碑拓,全是欧阳询书,全是宋拓本,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珍藏,也是传世碑帖中的国宝级文物!


吴湖帆将四部碑帖,合装一匣,并题''四欧宝笈'',并将书斋命名为''四欧堂''。


潘、吴两家收藏之结晶:唐欧阳询《四欧宝笈》(宋拓)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书;《皇甫明公碑》,于志宁撰,欧阳询书;《温虞恭公碑》,唐岑文本撰,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征撰,欧阳询书。

吴湖帆旧藏


唐欧阳询《四欧宝笈》之一:《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宋拓)

吴湖帆旧藏


1921年,正月,潘静淑过生日。父亲潘祖年,又将潘家珍藏的宋版孤本《梅花喜神谱》送给潘静淑当「生日礼物」。


(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的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刻本,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图谱,名家手笔,名家刊刻,宋代孤本。


(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

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刻本

吴湖帆旧藏


这份「生日礼物」,未免也太……雅豪了吧!一点都不土,既雅且豪!


吴湖帆与潘静淑还把书斋,装饰休憩了一番,正式更名为「梅景书屋」,还在「梅景书屋」内收藏并把玩(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潘静淑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随着收藏的日渐丰富,吴湖帆、潘静淑的屋子严重不够用。这并不是因为东西太多,而没地方放,而是屋子不够给吴湖帆“命名”的!


一部吴湖帆的收藏史,也就是他不断给屋子“命名”的历史!


潘家嫁女,除了那三部珍贵的宋拓欧阳询外,还有一方皇帝御赐潘世恩的《玉华砚》,色如堆雪,润若凝脂,吴湖帆随即将夫妻二人的卧室命名为「玉华仙馆」


若干年后,吴、潘二人又购得隋朝《董美人墓志铭》的楷书拓本。《董美人墓志铭》,是隋文帝第四子杨秀悼念「董美人」而作,刻於隋朝开皇十七年,为成熟秀丽的楷书,历代墓志铭中的上上品。

 










隋朝《董美人墓志铭》

吴湖帆旧藏


隋朝墓志的精品,吴湖帆自然格外珍爱,于是在夫妻「梅景书屋」之侧,另辟一屋珍藏,命名「宝董室」


吴湖帆一生热衷於收藏。


但当日军侵略、国难当头之时,吴湖帆愤而中断收藏,表示不再舞文弄墨:


国难方殷,安用区区艺事?

吴湖帆,1937年7月


吴湖帆有写笔记的习惯,后人将他日常所记整理出版,是为《丑簃日记》:


1937年6月30日:与张善孖、王季迁、徐邦达见面,商讨画展陈列事宜;晚上,刘定之前来,说画展需任熊的画,于是把《麻姑图》取走。


1937年7月1日:伟士、博山、恭甫从苏州来到上海,约冒鹤丈一块去俄国菜馆吃饭。


1937年7月2日:杜宇向我索画,我就在小鹣园内,画画相赠。


1937年7月3日:刘定之拿着刘海粟收藏的三幅画让我点评点评:一是明朝吴彬的山水,写福建武夷山的景色,用笔奇绝,很妙。二是沈周《骑驴图》,字大如拳,很有味道,是石田晚年之笔。三是秦淮八艳之马湘兰的《兰花卷》,是假的。


1937年7月4日:张珩带着元明《古德册》,让我品鉴。


1937年7月5日(无)


1937年7月6日(无)


1937年7月7日:展览开幕。


1937年7月8日:听到卢沟桥的新闻,日军入侵了!


1937年7月9日:日军攻占宛平城,抢占龙王庙。日军蓄谋已久,谎称士兵失踪,实为借口,意在侵略!


……


查阅整部吴湖帆《丑簃日记》,1937年7月7日,就是一个风格转折点。


1937年7月7日以前,吴湖帆的日记,主要内容:会客宾朋、画画写字、卖画藏画、看画鉴画……


1937年7月7日以后,吴湖帆的日记完全换了风格,成了记录日军侵略中国的一部史料!


而1937年7月7日,正是日军开战、全面入侵中国的那一天!


吴湖帆是画家,海派巨擘;是收藏家,集江南收藏之精粹;是鉴定家,徐邦达、王季迁的老师;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他用日记记下了自己的报国之心……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