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你知道吗?

 昵称32937624 2019-02-13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在古代,年轻的女子是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的,只有过年才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所以在电视剧中,把男女主角的相逢时常安排在元宵节那晚,元宵灯会等于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友的场所。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为了看花灯、猜灯谜而来。因为猜灯谜乐趣无穷,虽然是不起眼的智慧,但这里需要包罗万象的知识,天文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必须样样知晓,否则很难猜中。

一年元宵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好朋友王吉普来访,席间,王安石说:“今天是元宵节,我出一谜助助兴——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王吉普想了想,没有说出谜底,却对王安石说:“这样吧,我也出一谜助助兴!”说着,便吟出一谜:“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各位看官,猜出来是什么了吗?

当当当……现在揭晓谜底,谜底就是“日”。

灯谜的由来

那么关于灯谜的由来,各位是否清楚呢?接下来就让小万班门弄斧,说一说这灯谜的由来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宫廷和墨客中就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这是灯谜的原型。

后来到了秦汉,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而且成为一种书面创作。进入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渐入佳境,制谜和猜谜的人越来越多。

关于灯谜,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南宋临安,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是个见钱眼开的主。见着有钱的人就拼命巴结,遇着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一个叫王少的秀才,一次去他们家借粮,被势利的财主赶出大门。年轻气盛的他回去之后,越想越气,于是在元宵节那天,做了一顶又大又亮的花灯,来到财主家门前。

秀才还在花灯上题着一首诗: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财主上前一看这首诗,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这分明说的就是他。“这不是在骂我吗?”于是,喊上家丁来抢花灯。

这时,穷秀才却笑嘻嘻地说:“老爷,我可没有骂你呢,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针’。”财主一想,还真是!只能气得干瞪眼,狼狈地溜走了。

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把谜语写在花灯上。

虽然这个小故事的真实性已无足考证,但在两宋时期,猜谜确实进入鼎盛时期,每逢元宵佳节,人们便在繁华的街道、店铺悬挂花灯,文人雅士将谜语贴于花灯之上供人猜射,故称之为”灯谜“,因灯谜猜射具有一定难度,像打虎一样难以射中,所以民间亦将”灯谜“称 为“灯虎”或“文虎”。故猜灯谜,又叫做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虎等。

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灯迷故事

灯谜历史悠久,关于灯谜的经典故事也不在少数。

有一年秋天,苏东坡邀好友秦少游登高饮酒赏秋菊。酒酣时苏东坡问秦少游:“贤弟,你才貌并秀,可为何迟迟不择佳偶?”

秦少游笑着说:“弟非草木,岂能无情,吾心中久幕一位窈窕淑女,只是难以启齿。”

苏东坡一听,立马追问:“不知是谁家的闺秀?”

秦少游沉吟片刻道:“待小弟打一字谜请仁兄一猜。”说罢,即赋词一首:“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秋日灿红萤火飞。”

苏东坡听了这谜语,再一琢磨,恍然大悟,原来秦少游是喜欢上了自己的妹妹苏小妹。忙说:“原来如此!这不难,包在愚兄身上。”于是,引线穿针做红娘,成全了一桩美事。

(“园中花,化为灰”,空余“艹”字头;“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夕”坠去“一点”,“思”字碎去“心”字,马蹄即为繁体“马”字的底部,即“灬”,合为繁体的“鱼”字;“秋日灿红萤火飞”,萤火飞则天已晚,故“秋日灿红”去“火”去“日灿红”余“禾”;这样,“艹”字头与“鱼”的繁体字、“禾”字拼合为繁体字“蘇”,也就是现在的规范字“苏”。)

不过,据史学家考证发现,秦少游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传说中的苏小妹,苏小妹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秦少游一生多情,有人统计,他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

灯谜不光可以做月老,还可以用来“骂人”。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是个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据说,唐伯虎为救当时南昌才女崔素玉来到宁王府。宁王手下的一帮人靠着宁王的淫威权势,成天无恶不做,鱼肉百姓,唐伯虎对此很痛恨。

一天,有个叫李自然的人带了他的把兄弟李日芳来找唐伯虎。这两个家伙先扯了半天闲话,然后才从袖筒里摸出一把白面扇说:“久闻大名,今日有劳大笔,画张扇面吧。”唐伯虎本想骂走这这两个混帐东西,可一想自己身在宁王府,不便得罪他们,只得强忍着和他们敷衍一番。

只见唐伯虎调好丹青,落笔画了家庭中的一枝丹桂。这时,李自然冒充斯文赶紧奉承:“唐先生真神笔也,我辈好像闻到了扇面上的桂花香。”一旁李日芳也说:“真的好香哪!”唐伯虎一看两人丑态,灵机一动,心想,待我借画来骂骂这帮无耻之徒。于是提笔在桂花旁又画上了两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画毕,拂袖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