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君 说 适度坚持身体锻炼是延寿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膳食的多样化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对长寿也至关重要。 想要保持健康长寿,这些方法你不得不注意! 文/Gw.M 健康长寿大概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甚至90后都加入了养生大军,红枣枸杞保温杯,秋裤棉袄养生茶已经成了养生的标配。啤酒里面放枸杞、可乐里面加党参,俨然成了新的时尚潮流。
但是面对互联网上漫天的养生谣言,真正科学长寿的方法究竟有哪些呢?谷君翻了翻几位百岁老人的长寿心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经验之谈”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长期坚持锻炼身体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始人107岁的邵逸夫爵士,非常注重身体锻炼,曾自豪地说:“我走路是不用拿棍子的。长寿之道在于运动1。” 我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105岁的杨绛先生,就十分钟爱八段锦,每天把八段锦作为早课。此外,杨绛还保持了散步的习惯,即使下不了楼,也要在屋子里不停地转圈2。
两位百岁老人不约而同都提到,运动能够保持身体健康长寿,这一说法确实有许多科学依据。
如美国马里兰州健康研究中心Buckman等人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每日身体运动总量与四年内的寿命延长有关3。意大利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Fortes等人发现每周散步 4次(每次15分钟以上)的 80岁老年人10年内存活率比散步少者更高4。 由此可见,适度坚持的身体锻炼是延寿的有效途径。
膳食多样 关于饮食,百岁老人们又是怎么说的呢?
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01岁的苏步青老人的饮食很有规律。他常说,自己喜欢吃的,尽量少吃点,不喜欢吃的则要多吃点,荤素皆然。他认为人要保持健康,就必须品尝各种食物,不可偏食,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营养5。
中国疾控中心殷召雪等人发现7个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的膳食习惯,发现坚持食物多样是百岁老人的重要特点。与年轻老人(60~79岁)相比,百岁老人食用蔬菜的比例较低;而与高龄老人(80~99岁)相比,百岁老人食用奶类、豆制品及新鲜水果的比例较高6。
南加州大学Levine ME 等人发现50~65岁摄入高蛋白者在以后 18 年内的死亡率比低蛋白摄入组增加 75%,而65岁以上摄入高蛋白者的死亡率则会降低7。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阮荣平等人发现有饮茶习惯的中国老年人死亡率低,60岁左右经常喝茶者比不常喝茶者死亡率低 10%8。原来,健康的饮食习惯真的能让人益寿延年!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长寿至关重要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112岁的周有光先生,曾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一书中总结道,“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规律要科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9。”
百岁老人们认为心态对于长寿也非常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科学证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玉静等人认为:认知功能水平高、老化中积极自我态度、心理弹性、教育成就高者寿命都更长。这些心理因素对健康和寿命的作用不容忽视,且常与生物学因素交互作用,是调节和导向长寿的风向标10。
人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在现代社会变化如此剧烈的时代,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健康影响巨大。美国肯塔基大学Danner等人的纵向回溯性研究发现:老年修女早期日记中的积极情绪与其 60年后的长寿有关。积极情绪还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11。
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勤于锻炼,或许就是人们追求的长寿之道。
参考文献: 1. 邵逸夫的长寿之道[J].中国总会计师,2014(01):154. 2. 111岁“汉语拼音之父”的长寿之道[J].中国总会计师,2016(01):156. 3. 钱之俊.杨绛的“长寿心经”[J].同舟共进,2017(09):63-67. 4. 蒲昭和. 苏步青的养生之道:规律+运动[A]. .百家谈养生[C].:中国老年保健协会,2009:2. 5. Matthews CE, et al. Influence of exercise, walking, cycling, and overall nonexercise physical activity on mortality in Chinese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7, 165: 1343-1350 7. 殷召雪,施小明,徐建伟,等. 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生活方式和生物指标研究.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6):490-494 8. Levine ME, Suarez JA, Brandhorst S, et al. Low protein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a major reduction in IGF-1, cancer,and overall mortality in the 65 and younger but not olderpopulation. Cell metabolism, 2014, 19(3): 407-417 9. Ruan RP, Feng L, Li JL, et al. Tea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the oldest-old Chine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3, 61(11): 1937-1942 10. Danner DD, Snowdon DA, Friesen WV. Positive emotions in early life and longevity: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1, 80: 804-813 11. 张玉静,韩布新.影响长寿的生物、心理、行为与社会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4):741-746,770. 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6.04.038. - End ▎生物谷 Bioon.com -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