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八大怪,这可不是八个张牙舞爪的怪物,而是指陕西关中的8种独具特色儿的民俗,关中呢指的就是为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的那边江山,这么说可能大家没有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基本上就是西安、渭南、咸阳、宝鸡、铜川那些地儿。 有人喜欢把“关中八大怪”称为“陕西八大怪”,那我得批评他两句......严格说来,这不准确。因为这些民俗,除了关中,陕西其他地儿基本找不见,所以称为“关中八大怪”更贴切一些。 下面请听小哥娓娓道来“关中八大怪”都包括啥子? 一、板凳不坐蹲起来。 这可是陕西农家人的一绝,江湖人称“蹲景”,蹲上半天也腰不酸腿不疼,不知道是不是吃了“盖中盖”。不信您瞧: 蹲着吃面格外香 关于“蹲”这个习俗,有人说是秦始皇的时候席地而坐,结果荆轲来行刺的时候,自己的配剑太长,这个姿势下剑拔不出来了,只得转圈圈,哇,好晕! 东晋还有个“身无长物 ”的历史典故,说的也是“席地而坐”的故事。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晋以后呢,关中地区坐还是坐,不过是慢慢演变成了蹲,习俗就慢慢传下来了! 二、房子盖半边。 我们理解的农家的房子,屋顶上一般都得设计成个“人”字形,有前有后,关中地区也有,人家叫“安间”房,是上房,家里的一家之主或者老人才住得上,VIP待遇;其他人的房子只盖一半,叫厦子房,也叫偏房,来,感受一下: 就是盖半边,傲娇不傲娇! 那为啥只盖半边呢?为什么这么傲娇?哎,还不是因为以前的时候穷!盖半边可以节约好多建筑材料啊!这个“偷工减料”,合理!现在不穷了,但是习俗流传下来了! 三、姑娘不对外 关中汉子是“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他指的是关中男人贪恋婆娘,这样的宠妻狂魔,关中“女娃”怎么能不爱?而且,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历史上的周秦汉唐建都于此,所以自然也是风调雨顺,物阜民丰! 这样的宝地,姑娘自然是不外嫁的了! 如果你有幸娶了关中女娃,那恭喜你,中奖了! 陕西姑娘 四、 帕帕头上戴 过去关中地区生活环境差、尘土飞扬、烈日暴晒,农家妇女出门每个遮挡不行,按说应该“墨镜、口罩、头巾”三件套齐备,但是那时候穷,没这个条件,所以头上顶一块手帕,走个亲戚,串个门子!长时间,这也就变成了习俗! 五、面条像裤带 关中的面粗犷,有着大西北的好爽,但是味道却美的很! 有个朋友,第一次来陕西吃蘸水面,店家问要几根面,第一次被这么问,不知道行情,我那个同学说,饿得不行了,先来十根吧!要知道两三根就是一大碗,所以......后果很严重。 面条像裤带指的是面的长度和宽度,关中的面食文化多种多样,棍棍面、片片面、凉面、臊子面、酸汤面、浆水面等等,下面先来感受感受: 陕西面 六、锅盔像锅盖 锅盔像锅盖一样大,太夸张了吧? 不,不夸张,给张图先感受一下: 锅盔 说锅盔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古代打仗,一方是新疆人,打到陕西没干粮了,只有面粉,就把面粉和了,放到头盔里,放到火上烤,烤出来后反而外焦里嫩,香的很。战争结束后,就回家让自己的婆娘做,家里只有锅,所以就成了“锅盔”。 二说唐朝的时候修乾陵,很多人因为吃饭的问题延误工期被罚,所以就有人把面放到头盔里,然后放到火上烤,久而久之,就成了锅盔。 七、油泼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爱吃辣,尤其钟爱本地的秦椒!但关中人不吃干辣椒,把干辣椒加上各种调味料,用热的菜籽油“刺啦”一泼,香味直接出来了!过瘾。 下面来感受一下,油泼辣子! 油泼辣子 八、秦腔不唱吼起来 秦腔是陕西这边的戏种。说是吼,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周围会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 秦腔 好了,介绍完了!关中八大怪,你们知道多少? |
|
来自: 登高望遠ulac8g > 《各民族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