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序逻辑模式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諮商張老師 2019-02-14

邂逅社工
聆听同工的心声
关注


出品|邂逅社工

鸣谢|周燕琼(中级督导)

关键词|程序逻辑模式


服务策划及评估者的常见问题

服务设计时,逻辑框架不清晰,会给后续的评估带来很大的困难


若服务策划欠缺仔细的处境分析,也没有澄清项目背后的理论假设,以致服务推行理据不足;


对资源投放估计不足,推行时缺乏监管,未能及早改善,导致服务延缓;


评估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浪费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

=》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程序逻辑模式Program Logic Model(PLM)

概念:

以图像方式(A picture of the program)表达服务或计划不同环节的关系——资源投放(inputs)、所提供的活动和服务(outputs)、以及成效(outcomes)之间的关系。其关系是一种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因果关系。

其逻辑关系从处境分析和基本理论假设开始,经过制定成效目标、提供服务标准以及需要耗费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是活动的推行、服务的开展。整个过程沿着投入-产出的逻辑思维展开。


因工作人员是以成效作为订立哪种形式及活动量的指标,故活动或服务计划应由成效开始至资源投放,而活动检讨则由资源投放至成效

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转变,这就是有根有据,环节紧扣的意思。例如,当青少年戒毒活动因向外申请赞助的金额不是全部批出,资源投放减少,影响了活动的持续性,服务成效自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故活动计划需要重新修订,可能要将成效从中期改为短期。


【程序逻辑模式】名词解释

【处境分析】(Situations):指对【目标对象人群】的问题或需要进行分析,这是推行活动的理据所在。


【投入】(Inputs):指投放在活动中的资源;


【活动】(Activities):指为服务受众所推行的行动、工作任务或计划的事项;


【产出】(Outputs):指活动推行后所产生的成品;


【成效】(Outcomes):指活动推行后对受惠人群所产生的【正面改变】(Positive Changes)或【成就】(Accomplishment;


【假设/理论基础】(Assumptions):指推行各项活动和计划项目时对“目标对象人群”所持有的信念或理论假设;


【外在因素】(External Factors):指影响【活动】、【产出】及【成效】的处境和外在因素,这些因素是不能控制的。


处境分析

处境分析:是指推行项目(及其服务/活动)时的状况或者背景因素,即对社会问题,或者需要(need)的分析,作为该项目推行的理据。


若资源有限,必须定出优先顺序:对于贫困的地区,我们认为温饱保障比文化活动更迫切。


青少年吸烟为例:运用互联网寻找有关青少年吸烟资料及数据,做出服务对象的需要分析。

资源投放(inputs)

资源投放:在服务中所投放的资源,包括:时间、人力、财力、物资、设备等,有助于服务开展。


青少年吸烟为例:若是短期目标,可考虑游园会或者工作坊。至于中期或者长期目标则需要数节、甚至是长期互助小组。


产出1-活动(outputs)

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活动和服务。

服务数量的多少,视乎最终想达到的成效。


产出2-服务对象(持份者)(outputs)

确定持份者(利益相关者)

这个项目所采取的行动和可能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哪些人?


谁为项目提供相关的资源?比如:人、时间、空间、工具、资金等等。


这个项目的最终结果会使哪些人收益?


服务成效(outcomes-impact)

服务成效:活动和服务为个人、家庭、组群带来的益处和转变,甚至是一些较长远的影响


短期成效-学习:期望参加者能够掌握有关的知识、态度和技巧,引发他们的觉醒和关注,增加改善的动机。如青少年认识到吸烟对身体的影响


中期成效-行动:参加者做出具体的行动或行为的转变。如青少年吸烟的次数减少了


长期成效-状况的转变:参加者持续实践所学,持之以恒,便会带来整体的转变和深远的影响。如青少年能戒除吸烟的习惯


假设/理论基础

假设:是指推行项目(及其服务/活动)时所持有的信念(例如知识改变命运),在服务/活动过程中要持守的原则(例如鼓励弱势群体自助)或达致成效的理论基础(例如行为认知法假设思维可影响行为)。


青少年吸烟为例:若青少年能学习到一些新的技巧来拒绝吸烟这种行为,以及青少年认同吸烟对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可以使青少年吸烟数量下降。


外在环境因素

是指推行项目时的处境及外在因素,这些外在因素往往不受项目策划及推行者所能控制,例如政治,经济,小区及文化因素等。


青少年吸烟为例:深圳禁烟对这次活动目标的影响,社会人士对禁烟的关注能否强化青少年认同吸烟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是否有需要增加活动节数,乘势达到活动成效。


评估

程序逻辑模式十分看重各部分的检讨。活动一开始已需要检讨不同部分是否达标!


1、提供项目数据;

2、决定评估地优先权:在有限的资源里,我们会在哪部分作出评估?

决定评估的重点——需求、过程、成果

衡量成效(成效评估)-评估方法

○问卷(封闭或开放式问题)

○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口头询问(访谈)

○练习

○前、后测

○过程观察(工作员、协助工作员、义工、参加者)

○人数(报名、参与、平均出席率)

○游戏、比赛

○其他


订立目的及目标-目的

很多学者将“目的”定义为(机构)希望能达到的长远成果

所描述的范围都是比较宽广,仅列出方向的发展、没有时间限制、难以评估、以及偏向质化的表达 

采用成效名词做出陈述,而且必须包括【目标对象人群】、服务地区/范围、期望的成果/成效(Mantana and Charnov,1993;Brody 2005)


比如:

--关怀XX社区独居体弱老人的家居安全 

--提升XX社区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教导XX社区边缘青少年认识吸食软性毒品的危害

--提升XX社区独居老人的福祉


订立目的及目标-目标

目标则较为明确及具体,具有时间的限制、改善的内容、想要达成的成果、以及用以评估成果达成情况的标准,有时甚至包括目标达成的衡量方式,而且偏向于量化的表达方式。


应是可衡量及可被观察的一种行为指标,并且多以【成效为取向的】(Outcome-oriented)


一个完整、明晰的目标,应该要具备四个部分:

1.【时间限制】(A Time Frame)

2.【目标对象】(A Target)

3.【一项成果】(A Result)

4.用以衡量或记录成果的一项【准则】

(即目标是可量度的)


范例一:

时间限制:在XX年X月X日前

目标对象:十至二十位来自单亲家庭且就读五至六年级的儿童,他们现在正接受某社区服务中心所提供的课业辅导服务

期望成果:改善儿童学习的一般技巧

衡量准则:由标准化学习技巧衡量方法做出评量


范例二:

时间限制:在XX年X月X日前

目标对象:十位需要照顾体弱老人的护老者,他们现在正接受某社区服务中心所提供的辅导服务方案

期望成果:减低护老者照顾低弱老人的压力

衡量准则:由标准化压力衡量工具做出评量


目标制定原则:

1,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参与者、服务对象····

2、正向动词:学会、掌握、延长、认识····

3、改变范围:知识、技巧、态度、状态、行为、关系···


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希望能达到的长远效果。

1、相对长远,可以是几个月,三年,甚至是五年;

2、非一次活动可达到的效果,表述用词相对抽象;

例如:

1、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

2、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3、通过探访慰问的形式提升老年人义工队的知名度。


“目标”则具体地指出工作员期望于活动完成后的制定时间内,服务对象要达到的改变。

1、站在服务对象的立场上考虑;

2、服务对象,而非工作员获得的正向变化;

例如:

1、参与者学会三种分身术。

2、五个月内,90%的参与者学会粤语简单介绍自己。

3、60%的的参与者可以说出负面情绪的二种危害。


运用SMART订立目标、目标

Specific-具体的

Eg:看完一本英文书;


Measurable-可测量的

Eg:一星期看四次,每次二十分钟;


Action-oriented-以行动为导向的

Eg:有什么样的人物、物品可以帮助你达成(朋友、好看的英文书、舒服的环境)


Realistic-现实的

Eg :自己有什么实际的强项或信念可以帮助你达成目标(有需要、有信心、有目标····)


Time-limited-有时间限制的

Eg :2015年12月30日前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