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百刹】仁心寺

 南山梵境 2019-02-14


仁心寺位于海口市海甸溪西北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宇——仁心寺。这座千年古寺,历经沧海桑田。尽管遭受过多次浩劫,在信众的心中,是一座耸立在莲花宝地上永盛不衰的古刹。

历史背景

这座古老的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它的每一步行程

都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仁心寺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今正值太平盛世,随着海口市仁心寺即将开工重建,这座损毁的古刹重新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副省长符桂花8月23日在仁心寺遗址现场办公时称:要把仁心寺打造成海南旅游新名片。

古老的仁心寺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当海口已被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省政府将仁心寺列为大型宗教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之际,我们寻找追溯仁心寺远去的历史,重现古刹名寺昔日漫长的发展轨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仁心寺的前世今生。

共同期待:万众瞩目的新仁心寺能早日建成,为海口的人文景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仁心寺虽然屡毁屡建,历经人世变故,但有关仁心寺的传说,却深深植在人民群众心中,流传在岛内海外,感动了不少善男信女。

目前,已经中国佛教协会、省政府、海口市政府、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批准,重建仁心寺的筹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工程建设阶段。日前,大型玉佛像已落坐仁心寺旧址。重建的仁心寺整个项目包括:山门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藏经楼、客堂、方丈楼、僧舍、斋堂、香积厨、禅堂、园林、放生池等。

重建仁心寺后,不仅将吸引善男信女来此朝圣进香,拜佛祈福,而且也将成为海南最纯静的弘扬佛法的中心道场和海口的旅游新景点,再现昔日的辉煌!


商业价值

仁心寺是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有很悠久的历史

文化内涵。从商业角度来看,其唯一性,商业发展价值,旅游价值都值得深入挖掘发扬发挥。“莲花洲”、“达摩桥”、“皇家寺”等有很多民间传说的,蕴涵佛教教义百姓智慧的古迹都需要恢复和重建。项目的开发动机正是以此为基础,强调项目内涵以及泛意大环境的唯一性和差异性,凭借仁心寺一般性的佛教意理和极其少见的包容性,吸引受众的礼佛心、知晓欲(游客和一般市民),树造其独特的文化、商业氛围。利用一般城市庙宇独有的商业凝聚作用,强化内涵以发展外延产品或经营,以实现项目投资的最初预期收益。这种收益不单纯是投资商的,也是城市的。

建筑特色

庙宇外观建筑风格以传统汉式仿古为主要建筑样式,采用长方形平面布局,对撑分布。以衬托庄严肃穆的气氛,符合传统中式美学审美需求。纵向轴线南北朝向,依次为寺庙主殿,左右布置各次要建筑。整体构成长方形庭院,三重四合院,主要建筑物之间用回廊连接。寺庙分宗教区与生活区,宗教区集中在主轴线上的主殿中。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南自北依次分布: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及藏经阁。左右分别是:罗汉堂;观音殿;钟楼;鼓楼;经堂;方丈楼;僧房;斋堂;云水堂;茶堂。

庭院绿化为吸引内陆游客,在考虑宗教活动场所庄严的同时,满足旅游、观光的需要,以海南热带植物为主,体现海岛风情,突出椰岛特征。

传说故事

传说仁心寺址为达摩落脚讲经之地。 在汉代之前,海口市区仍是一片汪洋。

那时,琼岛府城旁的海岸线在秀英经金牛岭到龙舌坡一带。

在南渡江入海口大量泥沙堆积过程中,从现在的玉沙村,经盐灶路、义兴街

、得胜沙到海甸一至六庙,是大小不等的众多沙洲,沉浮在潮起潮落的海水中。秦汉以来,中原汉人纷纷移民南渡来琼。到南朝时期,大兴佛教。南天竺圣僧达摩于梁武帝年间(约520-526)自印度航海到达广州。踏一根芦苇渡黄河北上北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修禅,开创中国佛教禅宗。

当年达摩渡海北上的航行正好是悄然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南渡江出海口外港湾的海甸河两岸,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途停泊港。

传说当年达摩立于莲花宝座上远渡重洋,曾经在海甸河两岸上落脚,并为当地信众讲经说法。突然,恰好遭遇台风,狂浪蔽日,周围的沙洲都被淹没,唯独达摩说法的地址却像一艘稳坐在海上的大船,水涨船高、安然无恙,令人称奇。当时听法信众见达摩毫无惧色,面带笑容,镇静自若,知遇圣人活佛,无不顶礼跪拜,并异口同声请求达摩祖师留下来领导群众兴建佛寺弘扬佛法。达摩言道:“贫僧不辞万里远渡重洋,要到中原去弘扬佛法,普渡众生。本岛乃南海首善之地,是观音大士道场,日后不久自有贵人来此建寺。”言毕,从袖中取出一粒天竺莲子抛进水塘中,一霎时,只见水波开处,长出一株莲花。如此共有十三朵莲花重叠开在一株茎上。不多时,在最高一朵莲花上显现出一尊四面观音像。达摩率众跪拜欢呼。不久,观音像隐去。当晚,风平浪静,达摩辞行,群众依依不舍,挥手送别。临别时达摩口占一偈云:

天竺僧自天竺来莲花宝地莲花开

南海观音临海甸千五百年花再开

达摩祖师安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飘然渡海北去。达摩去后,海甸岛上不仅水塘中皆莲花盛开,土地上也长起了葱郁茂密的树木。远远望去,宛如一朵青莲浮于海上。每当风起浪涌,海上船只都朝这朵青莲靠拢,聚集在它周围,成为安全的避险之地。从此,附近船民便开始自发地在这里设坛朝拜。每当船民进出海港,都在这里设香案敬拜祈祷,祈求平安。他们心目中的神便是观音大士和达摩祖师。

为了铭记达摩的说法和观音显灵的灵异现象,当地群众将这块达摩讲经传法、宛如海上莲花的沙洲地称之为“莲花宝地”。



——关注佛缘之路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