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别人喜欢你的一个心理学公式

 昵称61947192 2019-02-15

人际关系,是复杂又不理性的,有些人一拍即合,有些人天生冤家。

 

但看在懂得运用心理学的人眼里,是否能够成为朋友,甚至发展出感情,竟然可以用一套公式来推进!

 

今天,我就要来向你介绍这套「友谊公式」。

 

这套公式来自于前FBI探员,也是心理学者的Jack Schafer,以及知名人际关系顾问和作家 Marvin Karlin 所合著的一本畅销书《The Like Switch》。

 

虽然它不能称为一套学术公式,但在实际生活的运作上,它还是挺厉害的。这套方法,还曾经被美国的情报员运用,让他们成功的结识其它国家的外交官,获得情报。如果这听起来像是心理战术,它绝对可以是,但就像是一把刀是一个工具也可以是武器,就看使用者的心态来使用了。我认为这个所谓的公式,其实就是一个知识框架,帮助你理解跟一个人认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这个友谊公式,一共有四个要素:

 

友谊公式 = 彼此之间的距离 + 接触的频率 + 相处的时间长度 + 互动的强度。

 

让我一一解释:

 

第一点,彼此之间的距离。


宋代有句诗词:「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就是:越靠近一个人,越有可能获得好处。这个道理,可想而知,但我们如果与一个人还不太熟,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就是要能够看到彼此但身体又不会接触到的距离。比如说,在咖啡店隔壁的位置、在书店隔着一个小书架的距离,或是在公交车上两个座位的距离。

 

实体的距离元素(physical proximity) 在人际关系上是很重要的,如果话说「见面三分情」,那光是「见到」,也有个半分。

 

如果你有个想要认识的对象,就想办法进入他的视线范围,你或许觉得他没有注意到你,这不用担心,也不要一直跟踪对方,让他觉得你是个威胁或是间谍,

能够处在同一个空间里,就是一个开始。

 

第二,接触频率。

 

这指的是对方在一段时间内看到你的次数,而这个次数要多少呢?基本上,越多越好。这是因为人对于人的面孔,就像任何新鲜人事物一样,一旦不把对方视为威胁,就会开始习惯,而且习惯了之后再多接触,就会逐渐喜欢。

 

这是行为心理学中被证实的心理现象,叫做「单纯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为什么叫「单纯」曝光效应呢?因为在原先的实验中,学者们发现,光是接触的次数,就会与好感有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你什么其他事情都不做,单纯增加你的能见度,就会让人喜欢上你。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流行音乐了。


一首流行乐曲刚发行的时候,第一次听,你可能没什么感觉,但第二次,第三次,当你不管在上厕所、逛百货公司、搭公交车都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就会不知不觉的哼起这首歌,也会不知不觉的喜欢这首歌。这就是「单纯曝光效应」的威力。


我个人就有个印象很深的例子,也就是前一阵子超红的 Despacito 这首歌。一开始我不仅无感,其实我还相当反感,觉得编曲唱腔都很俗气,但去年一整个夏天,我在美国听了不下于一百次之后,回到亚洲,第一次在收音机上听到的时候,我竟然开心的跟着跳了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明星刚出道,默默无名的时候,就是要多上节目,让人有多次见到他们面孔的机会,即便他们的表现不出色,没留下特别印象,观众见到越多次,也就越容易喜欢他们。

 

所以,在友谊公式中,「露脸的次数」是绝对必要的。你一定要定期的出现,让对方经常看到你。撇开其它因素,光是这一点就会增加朋友的机会。


 

第三点,相处的时间长度

 

前面所提的距离也好、频率也罢,你也要出现在对方面前够长的时间,才能化解一开始的陌生和尴尬。这也就是为什么「闲聊」甚至「尬聊」都比「不聊」来得好。

 

相处的时间长度,也受「单纯曝光效应」的影响。


The Like Switch这本书的作者就分享过一个他自己在FBI工作时的亲身案例:有一次他被指派要去访问一个被逮捕的俄国间谍。许多跟这个间谍接触过的调查员都失败了,因为这个间谍冷漠无情,不跟任何人互动。Jack面对这个顽强间谍的方法,就是每天早餐时间,到这个间碟被铐起来的小房间,坐在他面前的位置,不发一语的看报纸。时间一到,他也就不发一语,把报纸摺好,然后离开。

 

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过了几周之后,这个间谍终于在某一天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过来这里?」Jack回答:「因为我想和你谈谈。」然后他继续看报纸,看完之后,又直接离开。隔天,当Jack再回来看报纸的时候,这位间谍就主动说:「我想和你谈谈。」然后,Jack顺利从间谍口中获得了情报。

 

当然,我们一般人不会有这种耐心,但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借镜的一点是:想要与一个人交朋友,必须两情相愿,而如果对方还没准备好,你也不要太过于积极,只要能够让对方习惯了与你相处在一个空间里,这个时间,也会更容易让对方卸下心防。甚至勾起对方的好奇心和好感。

 

第四点,互动的强度

 

要是你成功透过前三个方法,让别人对你产生好奇心了,你还能做什么呢?所谓的「互动强度」,就是你透过语言与非语言,来和对方进行互动之中,是否给对方留下好感。

 

透过肢体语言,你甚至一句话都不用说,就可以传递出好感的讯号:

 

首先,就是眼神接触。

 

开始交谈之前,眼神接触的频率要高,但时间要短,如果两个人不认识,超过一秒以上的眼神接触,很容易会让对方感到不安。

 

但当你们开始交谈的时候,眼神接触的时间要拉长。

 

多长呢?


建议是,当你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至少七成的时间,要看着对方的眼睛。那剩下的三成时间呢?你可以往左右边的上角看。这样可以传递出一个你有在思考对方说的话的讯息,也比往下看感觉来得更有自信。

 

再来,当你见到对方的时候,可以轻轻抬一下自己的眉毛。


是的!人类学家发现,这种很快速的挑动眉毛,叫做eyebrow flash,是无论世界哪个国家,无论哪一种民族,见到熟人时会有的下意识动作,时间非常短,大概在1/6秒左右,传出的讯号就是「我认识你,你好!」

 

而如果对方也回报相同的眉毛讯号,就表示:我们不是敌人。


要怎么运用这个技巧呢,在和对方眼神接触的时候,你只要微微抬起眉毛,就可以了!这个动作的要点,其实不是在眉毛挑的多高,只要心想让你的眼睛张大一点点,眉毛也就自然而然会轻轻抬起。

 

接着,注意肢体动作的第三点就是,你可以微微倾斜你的头。

 

在日剧当中,甜美的女主角向男主角撒娇的时候,常常会歪着头,对吧?但不只是女生,其实男生也会,只是动作稍微小一点。歪头这个动作,其实是一个很强烈的友善讯号。当你在跟人互动谈话的时候,微微的倾斜你的头,只要5度就够了,对方的潜意识也就会注意到了,也会容易让别人感觉你更值得信任、也更具吸引力。角度不要太大,不然人家可能会以为你落枕了!


 

再来,友善的最好讯号,就是微微的笑。


微笑是一个强大的友好讯号,也是最容易被注意的,但太刻意,看起来就很像假笑。人的大脑能够下意识的判断这个人是真心的微笑还是假笑。所以,要笑得自然,可能需要刻意的练习!

 

你可以请朋友帮你拍照,首先,做一个假笑,然后,在拍下一张照片前,请你先去回想一个很开心的经验,或上一次你听到一个好笑的笑话,然后再微笑,并请朋友把你的表情拍下来。两张照片比较,你就能看出差别了。你就可以依照这个照片,在镜子前面练习。让这样的笑容,变成一种自然的肌肉记忆,而且不要担心牙齿乱或自己笑起来不好看。相信我,唯一真正在意笑起来好不好看的,就是你自己,笑一下,就对了!

 

好的,我今天介绍了Jack Schafer 和 Marvin Karlin 所合著的「友谊公式」,善用这公式的四个主要元素,你就有机会让陌生人对你有好感,认识你想认识的人。

 

当然,里面的比重调配,什么时候该近、什么时候要给人一点空间,这就是要让你自己的经验和当下的感觉告诉你了。

 

总而言之,请你把握距离、频率和相处时间,再用肢体语言,眼神接触、轻抬眉毛、倾斜头部、微笑,向对方传递友好的讯息,增加好感的强度。


再接下来,就看你们怎么互动啦!你会发现,一开始,这一套方法需要刻意的练习,但等你实际操作过几次之后,就会变得很自然,甚至到最后,你会忘掉这个公式。


因为交朋友对你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又简单!走出去认识这个世界,多交些有趣的朋友吧!

 


在2019年年初,我父亲整理了他几十年来的家教经验,推出了《刘墉谈亲子教育的40堂课》。


这里面有他教育我和妹妹的亲身经验,也有培养孩子画画、读书作文、养成好习惯等等的“刘氏秘诀”,还有对亲子关系的深入思考,有理论,有案例,也有用得上的方法。


作为儿子,也很荣幸的给轩言的朋友们,给所有为人父母的朋友、以及准备要宝宝的新手爸妈们,希望我父亲的几十年教育心得,能帮助你培养更加快乐成功的孩子!


也欢迎你转发给身边的爸爸妈妈们,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