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吼孩子,孩子变乖了却不一定是好事,说不定人格正在悄悄改变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02-15

中国的很多父母总会认为“我是你爸你妈,打你也是正常的”、“打你也是为你好”……或者还会有一些好点的家长不打孩子却避免不了经常性的吼孩子……但这真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管用的吗?打骂只会让孩子一时变得乖巧,但也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会悄然爆发。当然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在父母不知道的时候,人格正在悄然改变……那究竟可能会发展成怎样的人格呢?

1、反社会人格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这种人格的特征是对人冷酷且是没有同情心的,通俗的讲就是会变得不善良、易暴躁。大多情况下这个人格的发展者都是男孩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行为的模仿者,若是父母长期打骂自己的儿子,在刚开始时,孩子可能会变得十分乖巧,可时间久了便会跟着父母学打架之类的事情,久而久之便可能会朝着这个人格发展,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还应该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2、讨好型人格

也有一些孩子可能在父母的打骂中变得十分乖巧温顺,从而逐渐磨平了属于自己的性格,然后变得自卑、失去自信,在学生时代或慢慢步入社会后,做每一件事情都会去讨好别人,总怕自己做的不对或做错,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3、暴力倾向

父母总是打骂孩子可能也会导致孩子变得暴躁,久而久之便可能会造成自己的孩子往有暴力倾向的人格发展。这样的孩子做事情容易冲动,会经常性的觉得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以暴制暴,会和自己的父母一样,觉得讲道理对于自己来说是多余的,处理事情也通常比较极端。

4、懦弱

每个孩子在生下来都有自己的性格,或开朗好动或腼腆害羞,但绝不会是懦弱。懦弱是无能的一种表现,是对每件事情都害怕不勇敢的表现。父母长期的对孩子打骂也可能会使孩子向懦弱的方向发展,从而失去自己原本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的不利的。

但孩子也并不是需要隔代教育、溺爱、不打不骂等等的方式去教育就能良性发展的,打骂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是下下策,甚至根本不能算是方法。教育首先应该从心着手,俗话说,“以德治人”,对待孩子也应是如此。

马云也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过自己的老师,他是这样说的:“我感谢我的老师,在我犯错的时候及时的打醒了我,但她其实有更好的方法。”或许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父母便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如此父母也如此,虽说打骂只是一种教育孩子方法,对孩子的爱才是本质,但打骂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爱也有很多种方式,因此,父母们还是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呀!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